科教之窗

  • 2025.08.07
    8月1日至4日,2025年中美青年创客大赛总决赛及颁奖典礼在北京市中华世纪坛成功举办,来自中美两国近500名青年创客同台竞技。经过激烈角逐,来自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方糖猫项目团队凭借出色的创新设计和实践能力,从众多优秀项目中脱颖而出,最终荣获全球总决赛二等奖。这一成绩不仅实现了上理学子在该项国际赛事中的历史性突破,更创造了学校参赛以来的最佳战绩。2025年“共创未来”中美青年创客大赛总决赛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聚焦低碳环保、公共卫生、清洁能源、气候变化、绿色交通等领域的创新探索。今年大赛在中国13个分赛区和美国2个分赛区同步展开,累计吸引23500余名参赛选手,报名团队超4900支。
  • 2025.08.06
    8月5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2025年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拟立项名单。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曹晶主持的项目“数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评价数据治理的协同机制与实践路径研究”获国家一般项目立项,不仅是全校唯一立项项目,更是管理学院首次获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项目。在教育强国战略推进和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教育评价数据正在成为高校实现育人目标、监测教学质量与支持科学决策的重要资源。该项目聚焦新兴技术驱动高等教育评价变革过程中的数据治理问题,探索通过数据治理协同机制优化,实现高等教育评价数据有效管理与价值释放的实践路径。近年来,管理学院高度重视国家级项目的培育工作,通过优化申报服务、加
  • 2025.08.03
    近日,智能科技学院顾敏院士团队成员特聘副研究员王彤联合复旦大学武利民教授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同位素驱动水凝胶智能窗实现自适应温度调控”(Isotope-driven hydrogelsmart windows for self-adaptive thermoregulation”)的研究成果。全球建筑能耗约占总能耗的40%,并产生约33%的温室气体排放。作为建筑围护结构中最薄弱的部分,窗户导致了约60%的能量损失,这与传统窗户能效不足及现代建筑高窗墙比密切相关。因此,降低建筑热负荷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热致变色水凝胶智
  • 2025.07.30
    近日,我校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黄典贵教授团队牵头的“行波泵与行波透平”项目,成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原创探索计划项目的延续资助。这是自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设立该专项以来,我校首个获批且首次通过评估获得延续资助的原创探索计划项目。这既体现了学校在基础研究方面的持续投入取得实效,也标志着我校在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项目面向“双碳”战略与电网“削峰平谷”重大需求,基于对鱼类游动能量双向传递机制的深入洞察,原创性地提出“行波式泵/透平”全新概念。该技术通过重构传统水力机械的做功方式,有望系统性解决长期制约行业发展的空化、振动及噪声等关键技术瓶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原创探索计划是贯彻落实
  • 2025.07.30
    近日,华为MindSpore第七届量子计算黑客松全国总决赛在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团队和科研机构齐聚一堂,共同参与本次赛事。经过为期4个多月的激烈比拼,智能科技学院格致创新班本科生朱珈仪、陈述季、万广组成的团队在量子启发算法赛道中斩获三等奖。团队的指导老师是本院李蔚特聘研究员。华为MindSpore量子计算黑客松是目前国内举办最早、影响力最广的量子信息技术赛事之一,吸引了包括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香港理工大学等在内的高校与科研机构积极参赛,堪称量子计算领域的“创新盛会”。本届大赛共有927名参赛选手、203支参赛团队报名参赛,涵盖了国内
  • 2025.07.29
    近日,葛均波院士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欧洲心脏杂志》(European Heart Journal,中科院一区TOP,影响因子35.6)发表了题为《国家基金委泛血管介入复杂系统基础科学中心的建立与发展:开创器械-血管三大生态平衡与配和度研究》(The found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National Basic Science Center for panvascular interventional complex systems: pioneering device-vessel suitcordance research)的重要研究成果。上海理工
  • 2025.07.23
    医工交汇,数智赋能,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主办、西安交通大学承办的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BME)创新设计竞赛于7月20日-22日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举行。大赛吸引了280余家单位、4200余支队伍、1.5万余名学生报名参赛,均创历史新高,最终560支现场决赛队伍同台竞技后,评选出一等奖145项,二等奖415项,三等奖694项。我院10支队伍,20余名学子在副院长胥义和生物医学工程系严荣国、谷雪莲带领下,应邀参加这场学术与创新的盛宴,在BME最高的赛场绽放上理工的青春风采。健康学子共斩获得全国一等奖3项(研究生组)、二等奖7项(研究生组4项、本科生组3项)、三等奖7项(研究生组6项、本科
  • 2025.07.16
    我校创新创业大赛各参赛团队精心准备,积极备赛,奋战暑假,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上海赛区决赛取得了优异成绩。本届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上海赛区决赛我校共选送47个项目参加复赛,经过激烈角逐,共有37个项目挺进上海市决赛,在7月12日决赛中各参赛团队及指导教师认真备赛、发挥自身优势、沉着答辩,最终14个决赛项目荣获上海市金奖,金奖数位列上海高校第三,创历史最好成绩。本届大赛上海赛区决赛吸引了上海35所高校的425个优秀项目赴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完成决赛路演,参赛规模创历史新高。
  • 2025.07.10
    近日,“2025年世界光子大会发明展(第六届)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智能科技学院顾敏院士、方心远研究员团队研发的“基于定量相位显微术的成像流式细胞仪”在大会上荣获特别金奖,青年教师何岩萍代表团队领取了奖项。作为前沿生物检测技术核心仪器之一的流式细胞仪,由于其在生物安全与高端检测领域的关键作用,已被美国列入对华出口管制清单。顾敏院士领导的团队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致力于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流式细胞仪技术,本次获奖装置创新性地实现定量相位显微成像、微流控芯片与高速图像采集系统深度融合,研发出具备亚细胞分辨率、每秒上万细胞检测能力的成像流式细胞仪。该系统无需荧光染色,即可实现实时、无损的细胞成像
  • 2025.07.07
    近日,在庄松林院士指导下,上海理工大学太赫兹技术创新团队臧小飞教授、朱亦鸣教授联合东方理工大学丁飞教授课题组,提出了一种集成偏振、距离与旋转多自由度的衍射神经网络(Multi-DoF D2NNs)处理器。该全光处理器通过调控三层超构表面的偏振、距离和旋转三个自由度,实现了分类识别、图像转换、逻辑运算的八通道(多任务)处理功能。团队进一步利用多自由度的八通道输入以及摩尔斯码间的图像转换实现了高容量与高安全的信息加密传输。研究成果以“集成偏振、距离、旋转的多自由度衍射处理器和信息加密”(Integrated Polarization, Distance, and Rotation for Mult
  • 2025.07.04
    近日,我院谷麟/闻海峰团队在市政污泥绿色处置与高效资源化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研究成果以“污泥中的天然生物光敏剂:胞外聚合物驱动的过硫酸盐活化实现可持续的抗生素降解”(Natural bio-photosensitizers in sludge: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EPS)-driven persulfate activation for sustainable antibiotic degradation)为题被发表于环境科学领域国际著名期刊《清洁生产杂志》(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JCR一区,中科院一
  • 2025.07.04
    近日,光电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2022级博士生曾入在光电学院宋燕教授指导下的最新研究论文《基于一致性感知与差异导向的GLOM模型》(Agreement aware and dissimilarity oriented GLOM)被第2025国际计算机视觉大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ICCV)接收。
  • 2025.07.02
    近日,健康学院朱志刚教授团队在《先进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发表了题为“光子激活与光热协同效应增强MXene异质结构对硫化氢(H2S)的检测性能”(“Synergistic Effects of Photoactivation and Photothermal in MXene Heterostructures for the Enhanced H2S Detection Capability”)的研究成果,健康学院韩雨彤副教授和硕士生殷紫阳为文章共同第一作者,朱志刚教授和韩雨彤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上海理工大学为唯一通讯单位。
  • 2025.06.27
    近日,第九届“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获奖名单正式公布。出版学院师生凭借卓越的专业实力与创新精神,在此次赛事中荣获国家级奖项28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5项)、上海市级奖项82项(一等奖16项、二等奖32项、三等奖34项),获奖总量突破110项,创学院历史新高!“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是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于2016至2019年期间联合发起并主办的中国高校设计创新实践大赛暨米兰作品展系列活动,赛事旨在真实反映新时代背景下我国设计学科教学水平的现状和教学成果,为全国艺术学科师生搭建展示专业才华和创作水平的国际化交流学习平
  • 选择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