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上理工基础学院少数民族预科生学业生涯交流会在军工路1100校区申一教召开。本次活动以“师长指导+朋辈引领”为开展思路,旨在帮助少数民族预科学子明确学业生涯目标、筑牢民族团结意识。活动由学院少数民族专职辅导员何晓娜主持,特邀学工部玛丽亚老师、新疆派驻教师余游江老师担任主讲,班主任殷苗苗老师、顾诗怡老师同往届优秀预科生代表及全体预科生出席活动。
活动伊始,玛丽亚老师从学校民族学生的整体培养情况切入,详细介绍了全校少数民族学生比例分布与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室的建设成果。紧接着,她围绕“学业规划起步”“就业与预科积累关联”“学习习惯养成”“兴趣与专业结合”四大主题,结合多届预科生案例阐释了预科作为“大学适应关键期”的重要性。活动现场,玛丽亚老师还设置现场问答环节,逐一解答了“学业衔接”“跨文化适应”等问题。
随后,殷苗苗、顾诗怡两位班主任立足一线教学管理经验,聚焦同学们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展开分享。她们不仅清晰梳理了预科阶段学业规划的重点节点,还详细解读了专业分流中综合测评成绩的计算标准与获取路径,同时结合学科特点推荐了“目标拆解法”“小组互助学习法”等高效学习方法。之后,往届预科生班长买尔夏则以“过来人”的身份,分享了自己从“不敢上台”到担任工作室负责人的蜕变,并推荐大家通过“看央视新闻、参与小组讨论”的方式来提升普通话能力,引起了现场同学的活跃互动。
活动最后,新疆派驻教师余游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个人理想与民族事业同频共振”为主题进行了分享。他向同学们解读了国家民族宗教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强调预科生需打好学业基础、树牢“中华民族一家亲”观念,勉励大家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并特别提醒同学们学好普通话是融入社会发展、实现个人理想的重要桥梁。
此次交流会,为少数民族预科学子搭建起了“学业+思想”双指导的平台,是基础学院落实三全育人理念的重要实践。同学们会后反响热烈,表示本次交流活动既让大家明晰了学业生涯发展方向,又让大家更加深刻体会到了“爱国底色”的意义——唯有厚植家国情怀,科学合理规划学业,才能在人生道路上绽放青春光彩,成长为具有优秀专业素养、堪当民族团结大任的优秀人才。
交流会现场
为帮助少数民族预科生更快融入上海的学习生活,增强对城市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9月27日,基础学院组织2025级50余名少数民族预科生开展“新生看上海”实践教育活动,教务处与学生处相关领导、新疆派驻老师、预科班辅导员、班主任共同参与。通过实地走访上海地标性建筑与人文空间,深入感受“魔都”的历史底蕴与时代活力。
大家来到中国第一、世界第三高楼——上海中心大厦。同学们搭乘高速电梯抵达观光层,俯瞰浦江两岸全景。随后,同学们走进位于大厦52层的朵云书院,在“云端书房”中感受别样的阅读氛围。下午,同学们登上浦江游览船,在导游的讲解中,了解黄浦江与苏州河作为上海的 “母亲河”,不仅见证了城市从传统工业基地到现代化都市的华丽蜕变,更承载着上海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中,始终向上生长、不断焕发新生的城市精神。
此次“新生看上海”活动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也增强了他们对上海和学校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来自新疆的预科生加力哈斯·哈买提表示:“这次活动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上海的开放与包容,也对未来在这里的学习生活充满期待。”作为入学教育的重要一环,基础学院将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实践活动,助力少数民族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树立远大理想,在成长道路上与城市同进步、与时代共发展。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