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预计2023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约达1690亿美元 高端医疗装备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理工举办

时间:2022-09-29浏览:366编辑:董真摄影:    通讯员:设置

图说:高端医疗装备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上理工举办 王博 摄(下同)


“社会因素正驱动中国医药行业需求释放,肿瘤与慢病、健康与养生、二胎与老龄以及重大传染性疾病是最大的市场需求”,今天上午,高端医疗装备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上海理工大学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顾晓松在主旨演讲分享面向2035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思考时说,“要建设普惠型医疗模式,通过数字医学与智能医疗的推进,使每个人都能获得负担得起的高质量医疗与保健,无论他们所处的地理位置、经济地位或社会等级如何。”

论坛由上海理工大学、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主办,由跨学科创新研究院、“一带一路”医疗器械监管科学上海理工大学研究院承办,也是2022年市级医院医学装备管理培训开班首讲。来自上海36家三甲医院副院长,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和医疗技术学院的专家和教授参会,共同就高端医疗装备创新技术最新进展等进行交流与研讨。



图说:顾晓松院士谈产业未来发展


“中国药品和医疗器械领域在后新冠时代将加速发展”,顾晓松院士分享数据——医疗器械领域2020年中国市场规模为1152亿美元,预计2023年约达1690亿美元;2021年,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的创新医疗器械产品比2020年增加了35%,2021年创新医疗器械类型以无源植入器械为主,还包括少量手术器械、医用成像器械等。他认为,中国高端医疗器械市场仍以进口产品为主,诊断及临床检验设备、体外诊断试剂、生命救治支持设备、智能可穿戴医用设备等领域国产替代空间广阔。从区域来看,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产品数量和应用数量最多,约占全部已批准的81%,顾晓松院士认为京津冀、长三角和大湾区的创新能力、人才储备都具有优势,特别是长三角地区优势显著,将在生物医药产业大有可为。


图说:葛均波院士谈医学创新体系


医疗器械产业涉及多学科交叉,医工融合的价值不断凸显。“from doctor(从医生),by engineer(靠工程师),for patient(为病人)”,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从临床视角谈医学创新体系时表示,“医学成果转化已从国家层面的政策呼吁,逐步转变为医疗领域的行动自觉。”他认为,临床医生在医学创新过程的价值正逐步验证和强化,成果转化不断取得新突破,逐步探索出一批模式和案例。

他以联合大批医学专家共同发起的中国心血管创新俱乐部为例,已构建创新培训、孵化、投资的心血管产业生态系统,成立30余家初创公司,萌生百余个心血管创新项目。“我们通过学院培训完成‘0-1’的事,通过创新工程中心/动物中心实现‘1-10’的验证,再通过转化形成器械、产品实现‘10-100’,真正到达用户。”面向未来,他指出,中国医学创新范式亟需变革,构建医产学研融合生态系统势在必行。


图说:上理工校长丁晓东介绍大学探索医工交叉推动产业发展


在国家大力发展高端医疗装备的背景下,大学正催化这一生态的形成,激发活力。上理工校长丁晓东介绍,自2020年开始,上理工整合现有科研、产业平台基础及优势,组建成立上海市高端医疗装备创新中心;联合行业顶尖科研院所、知名龙头企业成立了长三角高端医疗装备创新联盟;作为发起单位,发起成立“一带一路”医学器械创新与应用联盟,已有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家行业机构成员,建立了医疗器械国际交流合作机制与平台;此外还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共建了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以期通过医学与工学、理学等不同学科之间的渗透和融合,共同解决医生们在临床实践中提出的真实问题。“未来,这些机构将互为一体,互相促进,从医疗需求出发,关注医工交叉,瞄准高端医疗装备技术前沿,攻克行业共性难题,积极打造医疗装备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融合的产业生态,积极引领医疗器械的跨越式发展”,丁晓东说。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 易蓉

原文链接:https://wap.xinmin.cn/content/32238702.html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