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10门课程入选2021年度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课程

时间:2021-12-17浏览:2382编辑:张新妍摄影:    通讯员:设置

日前,上海市教委发布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公布2021年度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通知》(沪教委高〔2021〕66号),我校10门课程入选2021年度上海高校市级一流本科课程,其中,线下课程3门、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3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2门、社会实践课程2门。

近年来,学校对标教育部颁布的《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把教学改革成果落实到课程建设上。学校积极推动一流课程建设,建立健全一流本科课程管理、评价和激励机制,形成了校级一流课程、市级一流课程、国家级一流课程的建设层次。此次申报,教务处组织开展了个人(团队)申报、学院推荐、校内遴选、专家评审、省级申报等工作,并采取一对一审核申报书、单独辅导与集体培训相结合等方式开展系列培训,进一步提高了一流课程申报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各类课程建设力度,强调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切实发挥一流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和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为学校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2021年度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课程名单

序号

课程类型

课程名称

课程负责人

1

线下课程

电力电子技术

袁庆庆

2

线下课程

项目管理

叶春明

3

线下课程

综合英语

贾晓云

4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

机械装备结构设计

张永亮

5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牛海

6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

学术英语听说

刘芹

7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

智慧建筑集中空调系统运行调节虚拟仿真实验

李钊

8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

X射线机结构设计与消化道造影检查虚拟仿真实验

王殊轶

9

社会实践课程

工业工程导论

刘勤明

10

社会实践课程

工程地质实习

陈有亮


【相关】

课程特色简介

“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应用于电力领域的多学科交叉课程,历经几轮教学改革,完成了以“能力为本”的课程建设定位,具有“内容新、难度高、更新快、工程性强”等特点。

  


“项目管理”立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建设,满足社会需求迫切的项目管理人才战略需求,从价值塑造、系统思维、融合创新、工程伦理、持续发展等方面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综合英语”是英语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包括语言文化、文学人生、社会生活和哲学文明四个部分,通过进行“英语语言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的教学改革培养复合型人才。



“机械装备结构设计”是机械专业核心课程,结合目前学科行业发展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健全过程化考核体系,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围绕学校“工程型、创新性、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聚焦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突出“大思政”格局下思政课程育人功能。



“学术英语听说”培养了理工科大学生用英语完成学术交流展示的高阶能力,自然融合思政元素,激发了学生对学术英语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智慧建筑集中空调系统运行调节虚拟仿真实验”采用虚拟仿真技术,建立实际工程中的智慧建筑集中空调系统的初级数字孪生模型,实验系统支持PC端、移动端的自由访问,为学生碎片化时间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X射线机结构设计与消化道造影检查虚拟仿真实验”有利于学生直观地学习医学临床设备操控和摆位模仿,充分理解内部传动机械结构的原理,体会危险事故的发生和预防,充分体现教育部仿真实验“虚实结合、相互补充、能实不虚”的原则。



“工业工程导论”建立了校企全程互动为载体的深度融合育人的“问题导向式”实践模式,形成了“专业基础扎实、管理理念先进”的特色实践课程体系,体现了工业工程持续改善、系统集成、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系。



“工程地质实习”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实施推进过程中,结合参观地质博物馆、现场参观建设工地等,让学生实地感受工程地质报告书的撰写方法和工程地质图的绘制步骤。


 

供稿:本科生院(教务处)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