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矩阵

“久违了,绿茵场”

东方体育日报:大学生球员蒋文龙化身社区抗疫志愿者

2020-06-10443编辑:董真摄影:

龚哲汇


“因为我是球员,大多数的认可来自于教练和队友。我们年轻人的生活才刚刚开始,能得到长辈或陌生人的肯定,就觉得这件事没有白做。”





2月底的上海春寒料峭,加上持续了一个多月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让整座城市显得冷清。天还未亮,来自上海理工大学足球队的蒋文龙就整装出发,开始新的一天。目的地很近,就在小区门口;任务也不繁重,站在小区门口,为进出人员测量体温,然而蒋文龙一干就坚持了三个多月。一次球队视频会议,教练许久不见小蒋应答,后来才知道自家队员正忙于抗疫工作。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龚哲汇

上阵父子兵,防疫三班倒

“第一次知道志愿者是居委会发来的通知,由于我们小区大多数是老年人或是外地的租户,所以真正能报名参加志愿者工作的人并不太多。”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蒋文龙去了居委会报名,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身为年轻人,又是大学生,自然要承担起一定的义务,“不是都说’后浪’嘛,学校或教练都希望我们能为社会尽一份责任,这也是’后浪’的一种表现。平时我要训练或者比赛,很少有时间服务社会,所以趁着这次机会就报名了。”在居委会领了一身制服、一把测温枪、几瓶消毒药水,蒋文龙正式成为了小区防疫志愿者的一分子。

在报名前,蒋文龙询问了父母的意见,令他意外的是,父母也报名了志愿者的任务,“我刚和他们说这件事的时候,他们很赞同。其实,最终下决心去做志愿者是他们鼓励的。”到后来,蒋文龙一家在小区门口上演“上阵父子兵”的美谈,一家三口几乎将一天12个小时的值班全部包了下来,“有时我爸有点饿了,就直接一个电话把我从家里叫出来,帮他去接个班。一站站好几小时,我也不想他累着。”蒋文龙一家上岗前,正是新冠肺炎疫情最骇人听闻的时期,“尤其是我妈,一开始总有点担心。每次早上我去做志愿者,她都会看着我戴好口罩,提醒我注意安全。”

疫情期间,蒋文龙所居住的小区实行24小时的检查机制,晚上8点到次日早晨8点,由专人负责,其他12个小时,则由四个班次志愿者负责。“原来我是负责下午的,后来因为很多人复工了,就开始做早晨的班次。”那段时间,蒋文龙每天7点醒来,按部就班地去小区门口,一站便是三个多小时。

防疫工作看似很简单,给进出小区的居民测量体温,或是提醒外卖或快递的小哥,禁止出入小区。“但当时疫情也比较紧张,所以工作非常严谨,生怕出了问题。包括那些返沪要隔离14天的居民,我也要做好第一道关,让他们去居委会登记。”偶尔有不配合工作的居民,蒋文龙会耐心劝导,“主要是消除误会,其实大部人还是很支持我们工作的。”除此之外,因为有陌生人出入小区的情况,蒋文龙在岗期间会留意眼前人的模样和特点,“因为疫情期间大部分人都宅在家里,所以大概一个月不到,基本上把整个小区经常出入的居民认全了。”

蒋文龙认识了小区的住户,而居民们也记住了这个每次出行都能见到的小伙子。有几天早班,天气还比较寒冷,几位阿姨还悉心询问蒋文龙需不需要早点,他笑着婉拒了对方,“本来就是志愿者,也不好意思蹭吃蹭喝的。”不过,受到邻居的肯定,也让蒋文龙内心感到充实愉快,“因为我是球员,大多数的认可来自于教练和队友。我们年轻人的生活才刚刚开始,能得到长辈或陌生人的肯定,就觉得这件事没有白做。”都说城市的钢铁森林阻隔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这些天的蒋文龙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

5月下旬,上海各高校开始发出复课的通知,蒋文龙也收到了球队重新集训的消息,这意味着他的志愿者工作将告一段落。“这段经历还是很难忘的,认识了很多人。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帮助过一位年过七旬的老爷爷,我帮他处理了一些手机上的问题,随后加了个微信成了忘年交。每天我在他的朋友圈里看到很多疫情期间的正能量故事。如果未来再有当志愿者的机会,希望自己还能出一份力。当然也希望疫情早点过去,社会早日恢复正常的秩序,我也可以快点回到球场上。”

曾试训申鑫梯队,人生路口选择读书

大约在5岁时,蒋文龙第一次接触到了足球,抱着希望儿子身体健康的愿望,父亲将他送到了足球培训班。从小学开始接受正式的足球训练,一直到之后的鞍山初级中学、同济一附中,都是上海的足球名校。“说实话一路过来挺感谢足球的,练了足球之后才有了好的学习环境。”

高一时,蒋文龙获得了前往上海申鑫试训的机会,“球队教练看过之后,觉得我表现还不错,想把我留在球队,我也训练了一段时间。但如果长期训练,我可能就此失去了原有学校的学籍,只能选择职业足球这条路了。”

球员的人生十字路口比普通人来得更快,将足球作为终身的职业,还是回到学校继续念书,是令人纠结的抉择。“当时球队正好换了一位教练,他的风格是喜欢身体更加强壮,对抗硬朗的球员。虽然我在的边前卫对身体要求不是很高,但我这样的灵巧型的球员,上场的时间也不多。”正是彼时,蒋文龙第一次对自己的足球之路有了思考,“我有自知之明,我身体比较瘦小,对抗这方面太吃亏了,如果真的要选择走职业道路,可能并不是一个很合适的选择。”与家人和俱乐部商量之后,蒋文龙停止了在申鑫的训练,返回高中继续读书。

从去年开始,申鑫陷入运营危机,今年年初球队宣布退出中国足坛,从此上海申鑫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当时看到这则新闻,心里说不出的滋味。毕竟是曾经待过的队伍,就这么没了非常遗憾。”当时和蒋文龙一同试训的队友,纷纷开始寻找下家,“薪水也没拿到,有人去了南通,最远的听说去了四川。我在想如果我当时留下来,现在也不知道在哪里了。”

高中毕业后,蒋文龙被上海理工大学录取,他也时常感叹当初的选择,使他走向了截然不同的道路,“很多球员在我这个年纪就开始赚钱了,甚至赚得还不少。但是踢球足球也是一碗青春饭,过程中也有不确定的风险。包括退役之后如何生活,也是需要考虑的,所以我回来读书是选择一条较为安稳的路,考上大学对我来说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最合适的。”

“身为球员还是要用球场上的表现说话”

如果没有疫情,蒋文龙本该在2月份返校,与球队备战训练。原本在5月,球队还将参加一场全国5人制的足球赛事。如今因为疫情,球队在三个月的时间里,备战工作难以开展,“我们平时是每天下午3点训练,疫情期间就每天下午3点开视频会议,会放一些诸如英超、欧冠的视频来学习。”除此之外,教练也给每个队员布置了体能作业,“如果真的一直不动,回学校肯定是跑不动的,何况家里营养又好,小肚子都要出来了。”

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全国各地体育场所开始有序开放,蒋文龙和队友们也得以重回久违的绿茵场,“我们一般约在下午踢球,相当于也上了一节课。”在蒋文龙看来,除了体能和力量之外,球感也相当重要,“一直不碰球,球都会颠不起来,更不用说位置感,或者场上的判断了。”

对于蒋文龙而言,足球在校园生活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加入球队一年,蒋文龙帮助球队夺得上海市大学生校园足球联盟杯赛冠军,并在去年的联赛上斩获超级组第三名的好成绩。学校重视,教练科学化管理,是上理工屡次斩获佳绩的重要基石,“平时我们主教练袁指导会提醒我们,我们超级组的队员,对自己的要求要比校园组的更高。”

在学校的支持下,上理工的队员每年会进行一到两次的外地拉练,在蒋文龙大一时,学校球队去日本进行训练。“当时约战了一些日本大学和高中生球队,尤其是对阵高中生队伍让我印象深刻,虽然身体不如我们,但是他们的整体性非常出色,是我们需要学习的。”有时,蒋文龙也会看看日本高中足球赛事的视频,每当他看到几乎坐满的体育场看台时,身为中国大学生的他会由衷地羡慕,“不论是不是职业球员,当有观众看你的比赛,你会有些紧张,但又感到充满激励。我也希望未来有更多人能关注中国的大学生足球。”

一年多的时间里,蒋文龙与队友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作为球队新生,蒋文龙融入球队进展迅速,“球队不排外,大家在球场上全身心投入到比赛中,彼此之间的关系也很好。”去年球队前往西安参加比赛,蒋文龙水土不服无法上场,可他坚持来到场边看完整场比赛,“当时内心很急,但没有办法,只能尽自己的全力支持球队。”

足球运动中少不了队友间的思维碰撞,队友之间偶然有分歧也是常有的事,“我们球队的气氛很好,最多就是在场上拌两句嘴,但是比赛结束握完手,大家再一起讨论。尤其是一些老队员,会很耐心地解释,年轻球员也会理解。”而遇上球员之间意见不合,主教练大多让队员们内部消化,很少情况下会亲自出马,“袁指导很少会和我们讲大道理,但和他相处感觉很真诚,我们球员彼此坦诚,也是受了他的影响。”

如今回到球队,蒋文龙又多了个“志愿者”的外号。球队内部已经对其进行表扬,主教练号召全队向他学习,“其实都是应该做的事,身为球员还是要用球场上的表现说话。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使命,做好自己负责的工作,那我们也就不枉此生了。”


来源:东方体育日报

原文链接:https://paper.xinmin.cn/html/dfsports/2020-06-03/A07/19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