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遍布100多个市县,帮扶25200多户贫困农户,其中1800多户实现脱贫,10000多户奔向小康……这份脱贫“成绩单”的取得,离不开上海理工大学助农小分队——“巾帼”团队的努力,他们以技术创新打造助农“金钥匙”。
在刚刚结束的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上,上理工团队创业项目“真空油炸机助力新农村 打造零油果蔬脆片全产业链”夺得“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银奖,这也是我校在该赛道取得的历史最好成绩。
团队与部分指导老师合影
共同牵挂,让“巾帼”们相遇相知
“一斤黄桃两毛钱,人工费都不够,根本没人去收,最后都烂在了地里”“苹果、核桃、红枣卖不出去,农民很发愁,没有收入,生活都成了问题”……家乡的果蔬滞销问题一直是团队成员的牵挂。
“当时我们就在想,怎么才能帮助家乡农民拓展销路,运用所学知识助力脱贫,于是我们同校的4位新疆女大学生一起成立了‘巾帼’团队。”队长王艺洁说道。随着志同道合同学们的加入,团队成员已经达到了15位,其中还有4位男生。
团队的成立只是开始,实现梦想之路任重道远。历经百余次贫困地区调研、300多个日夜的实验、600多个日夜的设备升级,他们成功研发出了将新鲜果蔬加工成营养可口脆片的“VF真空低温油炸机”。“变身”后的果蔬脆片售价提升至原来的7.5倍,极大提高了果蔬的附加值,大幅为农民增收。
此外,这把助农“金钥匙”科技感满满,相关核心技术已被授权9项专利和67项软件著作权,生产出的果蔬脆片可以很好地保留果蔬原有的色香味形和营养物质,含油率也是目前市场上最低的,满足了市场对绿色健康食品的需求;机器的价格则低至国外某些品牌的七分之一,并且随机器附赠独家全产业链销售渠道,这些优势让他们的油炸机在国内外品牌中脱颖而出。
反哺家乡,拓宽全产业链致富路
用所学知识回馈家乡,是“巾帼”团队的初心。2018年,团队在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期间来到了队员徐倩文的家乡——山东临沂。在了解到北申村黄桃、秋葵等果蔬严重滞销后,团队主动与村委会对接,帮助当地成立了公司,以“先使用后付费”的形式向村里提供真空油炸机,还送去了食品加工工艺以及精心打造的囊括种植到销售全过程的全产业链帮扶模式,最终帮助该村实现了秋葵亩均产值由700元到6000元的飞跃。
“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40岁左右的村民柳波,最初家里生活很困难,靠着政府救济生活,我们发现后积极与公司协调,雇他参与种植,不到两年时间,他就成为了管理5000多亩种植园的负责人。”看到能用所学帮助家乡农民脱贫,徐倩文尤为激动。
不仅如此,团队研发的真空油炸机还“去过”队长王艺洁的家乡新疆,队员孟晗的家乡河南、邢佳亮的家乡广东、赵煜波的家乡云南……
在老师的帮助和对接下,“巾帼”团队后来接触到了更多的贫困地区。为了使真空油炸机更加高效地应用于扶贫,2018年6月,严华和王艺洁两位项目负责人牵头成立了项目公司。两年来,团队已走遍新疆、云南、贵州等100多个市县的田间地头,他们还探索出了一套“一把钥匙开千锁”的全产业链扶贫模式,应用到68个市县的扶贫工作中,期间直接带动就业3700余人,间接带动就业66500余人。
日夜兼程,“智囊团”为科技助农护航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诸多奖项和扶贫成果的背后是15位团队成员以及指导老师夜以继日的努力和付出。在教务处112室这个项目团队的“根据地”,他们周末无休,工作日更是“每晚7点相约112”。从校赛、市赛到国赛,从地区调研、机器研发到全产业链帮扶农民,“巾帼”团队一路攻坚克难。
最初到几个贫困村时,团队也遇到过很棘手的问题,王艺洁回忆:“农民看不到成果心里没底,对年轻人也不是很放心,不敢轻易尝试与改变,导致我们的想法根本无法实施。”他们就积极与当地村委会联系,一起探讨如何才能让农民放心接受。在山东成立公司雇佣农民种植、在新疆叶城县以2倍价格收购核桃……在“一把钥匙开千锁”模式下,团队因地、因人制宜,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李臣学指导团队推进项目
从最初立项到获得国赛银奖,“巾帼”团队的背后还有一支由众多专业教师组成的“智囊团”。作为项目主要指导老师,李臣学负责对项目全过程进行把关指导,他的敬业精神和负责态度时刻激励着团队成员。“李老师经常坚守‘据点’,和大家一起熬夜奋战。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我凌晨发去项目材料,本以为老师已经休息了,却在凌晨3点收到了他的修改信息。”队员邢佳亮说道。仲梁维老师在油炸机技术和设计上的把关,宇振盛老师在思想引导、项目推进以及特色亮点和核心竞争力梳理凝练等方面的指导,佘瑞龙老师在对接新疆等贫困地区时的帮助……这些都让团队如虎添翼。
看到队员们取得的成绩,李臣学非常感慨:“大半年的时间里,15位队员相互扶持历经了12轮淘汰赛,坚持下来很不容易。知识的增长、团队协作、心理的考验……‘双创’路上其实没有失败者,这对所有队员来说都是一次难能可贵的经历。”
供稿:新闻中心
文:张新妍、李卉云
摄影: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