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头部banner

【上理封面人物】刘永:国学传承“志于彀”

2020-11-061906编辑:摄影:

“我重燃了对汉字、汉语本身的热情,重新发掘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我体会到人文学科的魅力,其中有考证的理性、有文人的浪漫、有心怀天下的壮阔、有清婉明丽的优柔。”……上过刘永老师课的学生如是说。刘永老师,历史学硕士、文学博士,现为上海理工大学沪江学院文化素质教研部主任、讲师,他热爱诗歌,钟情于传统文化,从事教育工作10年来,他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和兴趣爱好,一直致力于国学教育和文化传播。今年,刘永老师荣获由教育部主办的“迦陵杯·诗教中国”诗词讲解大赛上海赛区一等奖第一名、第六届上海市民诗歌节原创诗歌大赛三等奖。

刘永老师


咏歌:“歌诗合为事而作”

刘永热爱中国诗歌和传统文化,他几乎日日写诗,他喜欢将每日平凡且质朴的生活以诗歌的形式记录,以诗来歌颂生活与万物。他也会及时地将日常创作的诗歌分享给身边的同事和学生,并因此收获了一群忠实的粉丝。因为热情、真诚且充满诗意的个性特征,他成了大家眼中的“诗人”,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咏歌”。

刘永不仅喜欢写诗,他还擅长吟诵诗歌,校园中、课堂上、下班回家路上、各种活动中……所到之处,陪伴着刘永身影的经常是他那抑扬顿挫的诗歌吟诵声。刘永还独创了颇具特色的微山话吟诵调,在日常教学和学生工作中,他常鼓励学生们一起吟诵,甚至还教学生用方言来吟诵诗歌,以此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和喜爱。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的这句话是刘永一贯遵循和推崇的准则。2020年开年之际,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笼罩全国,为了致敬和祝愿奋战在抗疫战争一线的工作者们,刘永积极发挥在文学创作方面的特长,与学院孙莎老师共同创作了抗疫公益歌曲《圣洁的心灵》,为抗疫英雄献歌,这首歌后来还登上了“学习强国”平台。

《圣洁的心灵》学习强国客户端截图


教学之余,刘永编辑印行了个人诗集《十年诗选(1999~2008)》《梦想和远方》《咏歌集》,出版了《诗经选》《江南文化的诗性精神研究》《诗词里的二十四节气》等一系列著作。


教学:授业解惑“必志于彀”

刘永曾任上海国学会副秘书长、上海周易研究会会员、同济复兴古典书院首任学术部部长,由于他多年来对国学的钟情以及在国学教育、传播方面的坚守,许多兄弟高校都知道上海理工大学的刘永老师在传播国学。作为上海理工大学的国学讲师,在理工院校打造国学品牌也曾受到质疑,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刘永的热情。他开设了《中国文化导论》、《诗经》导读、《论语》导读等课程,吸引了众多学生来选修和旁听。

刘永老师课堂


“孟子说过,‘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学者亦必志于彀。’这句话说的是,羿在教别人射箭的时候,一定要让他拉满弓。这句话告诉我们,教书的人要努力拉满弓,学习的人也一定要努力拉满弓。虽然我们是理工科学校,面对的学生也主要是理工科背景,但我们在国学教育方面不能降低对学生的要求,我们要把传统文化的精髓、把最好的知识告诉学生,其实学生是能听懂、愿意接受的。”刘永讲道。

“我当时选了刘永老师‘《诗经》与中国文化精神’这门课,期间还旁听了‘中外文化十讲’课程。刘永老师解读《诗经》的新颖之处不仅在于教学内容的独特性,还在于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刘老师对国学研究广博深入,对《诗经》中透露的历史实际和文化背景信手拈来,令人佩服。刘老师经常在课上朗读自己撰写的小诗,不仅让我们了解到刘老师是一个热爱生活、乐于思考的人,我们还陶冶了诗情,意欲提笔作诗。”选修过刘永课程的黄琳同学说道。

充满知识和乐趣的课堂与刘永老师终日乾乾的研究密不可分,为了上好“《诗经》导读”这门课,刘永对《国风》160篇进行了仔细研读,并写下了近30万字的注释和讲解。他开设的《诗经》导读通识课程还被列为上海理工大学课程思政领航课程。


课余:“充实之谓美”

刘永曾担任过七年半时间的辅导员,他在学生工作中注重把国学精神与立德树人的理念结合起来,还创立了“国学四维度”理论,提出从身体、情感、道德、智慧等四个维度将传统文化和教育工作联系起来。

刘永坚信“国学是一个巨大的宝藏,我们现在遇到的所有人生问题和困惑,古圣先贤都早已给出了答案。”他还提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最好的情商教育,也是最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国学经典有助于心理问题自我消化、自我解决,有助于身心修养。”

虽然刘永已经离开了辅导员岗位,但他一直心系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教学之余,刘永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发起成立尚理国学社,带领学生练习“八段锦”强健身体,举办诗歌诵读、文学讲座、汉服秀、诗乐会等活动,许多同学因此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还通过微信、抖音、喜马拉雅等新媒体平台分享诗歌、优质课程以及学习感悟,吸引了许多学生家长和国学爱好者的关注。

刘永带领学生练习“八段锦”

“在国学社举办的古文讲坛上,同学们可以学习分享《论语》《战国策》《左传》等国学经典,还有古琴演奏、汉服秀等活动。我还参加过刘老师主讲的古诗词吟诵及赏析线上讲座,我想我们社会正需要这种喜爱、钻研和传播中国文化的人才,我希望刘老师的风采可以感染到更多的人。”一位尚理国学社的社员讲道。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引用孟子的话说,“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这句话也描述着刘永老师的人生追求,他不仅希望通过学习国学经典不断提升自我修养,从而上好每一堂课,还希望通过自身努力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巨大魅力,坚定文化自信。


文:张新妍

图: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