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矩阵

扬州发布:传承红色文化,扬州籍烈士赵寿先遗属给上海大学生上特殊党课

2020-10-01 371 文: 图: 编辑:

“我们这一辈从小是听着三叔的故事长大的,他的事迹已深深地刻在我们的脑海里、融化在血液中,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我们要把三叔的故事一代代讲下去,把他的精神一辈辈传下去,这是我们赵家特殊的荣耀和宝贵的遗产。”9月30日,在上海理工大学举办的第七个烈士纪念日主题活动中,赵寿先烈士遗属赵训善向师生们讲述叔父为民族解放事业不惧牺牲的故事。


家乡媒体牵线,学校请他讲党课

“三叔的遗物中,有两件是有生命的。”面对上理工师生们,今年72岁的赵训善讲述了三叔年轻时鲜为人知的故事。他称,三叔那一代祖上还算富裕,但日本侵华战争给国家和家庭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1937年冬,全家人逃兵荒到扬州乡下,一家人受尽磨难,也耗尽了钱财,1938年春,局势稍许稳定后才回到城里。这一年,14岁的四叔生病因无钱医治而夭亡,56岁的祖父也积忧成疾,突发心脏病去世……



赵训善说,祖辈们曾称,家庭的接连变故,也点燃了三叔的满腔怒火,他不甘心当亡国奴,决心投奔在大后方重庆读书的二哥,以求得读书学习的机会报效国家。1942年秋,三叔离开扬州只身一人去四川。 1947年,三叔赵寿先毕业后来到上海,在国立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上海理工大学前身之一,现上理工复兴路校区)任教,一直奋斗到牺牲。

“感谢家乡媒体的牵线,我能到三叔奋斗过的地方转一转走一走。”赵训善称,在学校的老楼前,他呆了很久,脑中都是祖辈讲述传承下来的三叔奋斗事迹,当年悼念三叔的挽联和悼词,曾在老宅挂了四十多年,至今他仍能完整背出上面的内容。

红色故事感动每一位上理工师生

赵训善从南京赶至上海,烈士纪念日当天以烈士的遗属的身份讲述上理工的革命先烈,上理工的师生们也被这场特殊的党课所感动。

“三叔的牺牲,当年对祖母打击很大。”赵训善说,在三叔的遗物中,有两件是有生命的:一件是他亲手栽培的水仙花,另一件是他亲手种植的香椿树。水仙花种在后院竹林前面的柿子树下,香椿树长在西厢房窗户旁。每年冬天快要下雪时,祖母都要我们拿些稻草将水仙花盖好,防止冻坏了。春天到了,香椿树发出许多嫩芽,摘香椿头时,祖母总是再三关照,要小心,不要折断了树枝。在祖母的心中,它们早已是三叔的化身。遗憾的是,后来老宅搬迁,香椿也不在。

“作为刚入学的新上理人,此次活动让我深入了解了母校历史。尤其通过赵训善先生的讲述,我仿佛穿越时空与赵寿先烈士进行了一场对话,并从他的事迹中汲取精神力量,努力做坚守理想、追求高尚的时代新人。”基础学院2020级新生徐梦欣感言道。

管理学院教师黄晶作为刚加入上理大家庭的“青椒”,也感触颇深:“传承革命意志任重道远。我将以身作则,提升自身素养,增强育人意识,为国家未来发展培育更多英才。”

“校史上的革命先烈所具有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是学校红色文化之魂,是上理精神之基。我们希望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文化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上理工档案馆馆长孔娜表示,每年烈士纪念日,上理工师生们都会以特有的方式缅怀烈士功绩。他们也希望烈士的遗属常到上理工看看。


来源:扬州发布 记者:孟俭

原文链接:http://m.yznews.cn/p/1178448.html


供稿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