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之窗

  • 2024.04.12
    ​近日,理学院教师李殷翔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题目为“拓扑笼目结构金属ScV6Sn6中声子促进的电荷密度波”(Phonon promoted charge density wave in topological kagome metal ScV6Sn6)的研究成果。瑞士保罗谢尔研究所胡勇博士、香港城市大学马均章教授和上海理工大学李殷翔老师为共同第一作者,瑞士保罗谢尔研究所胡勇博士、史明研究员和中科院理论物理所吴贤新副研究员为通讯作者。
  • 2024.04.07
    干眼症是一种眼科常见疾病,接触紫外线、辐射、空气污染以及过度使用移动设备等因素,都会导致眼角膜部位产生过量的活性氧(ROS),对眼表面造成氧化应激损伤。先前的研究表明,氧化应激与干眼病的发生密切相关。通常情况下,临床医生会采取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等传统手段治疗干眼症,这些治疗方法对患者造成了一定影响。而如今,科研人员在干眼症治疗领域有了新突破:只需要向患有干眼病的小鼠眼球部位滴加2次纳米酶悬液(每次半滴),即显著地促进了角膜上皮的修复和泪液分泌的恢复。
  • 2024.03.27
    近日,管理学院赵旭霞老师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经济研究》上发表题为“地方政府债务扩张、杠杆率监管压力与影子银行”的论文,通讯作者为湖北经济学院财经高等研究院田国强,上海理工大学为第一单位。
  • 2024.03.25
    近日,我院硕士生杨铁兵在化学工程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中科院一区)发表题为“生物质超临界CO2气化、空气气化和蒸汽气化原位吸储氢强化制氢新设计”(Novel design of in-situ hydrogen sorption/storage integrated enhanced hydrogen production in supercritical CO2 gasification, air gasification, and steam gasification from biomass)的研究成果。我院豆斌林教授为通讯作者。生物质资源丰富,具有可再生性、可储存性、低污染等优点,生物质热转化制氢使得废弃生物质通过热解、气化、蒸汽变换等转化为氢气,得到资源化利用,其规模可大可小,被认为是具实用化,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高效、低成本制氢技术。不同于常规生物质热转化制氢工艺,本文将原位吸附氢气与低温水汽变换耦合,制氢的同时原位储氢,加热再生储氢材料,获得纯氢;利用热力学分析,比较了生物质不同气化方式原位储氢制氢的区别,分析了过程反应条件和操作参数
  • 2024.03.21
    近日,我校材料与化学学院马董云、王金敏等在电致变色智能窗领域取得最新进展,两项成果分别发表在国际高水平期刊《纳米快报》(Nano Letters)和《先进科学》(Advanced Science)上。 我国的建筑物大多数是高能耗建筑,热量主要从窗户进入室内。对此,研究者致力于研发能够阻隔热量的窗户,他们通过给窗户通几伏的小电压,让窗户的颜色变深,就能阻隔热量,还能阻挡太阳光,设计出“电致变色智能窗”,它是由透明导玻璃、离子储存层、电解质层、电致变色材料层、透明导电玻璃组成的,通过发生电化学反应,可实现对太阳光和热辐射的动态调控,达到节能、调光等目的。作为一项重要的节能减排技术,它在建筑玻璃窗、汽车天窗、防眩后视镜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战略意义重大。
  • 2024.03.13
    近期,上海理工大学辛艳梅老师、缪煜清教授联合华东师范大学张中海教授报道了一种基于氧空位调控的抗污型光电化学传感器,实现了血清和尿液中甲胎蛋白的高灵敏度和选择性检测。相关成果以“氧空位调控的抗污型光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用于甲胎蛋白的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测定(Oxygen Vacancies-Induced Antifouling Photoelectrochemical Aptasensor for Highly Sensitive and Selective Determination of α Fetoprotein)”为题发表在国际化学权威杂志《分析化学》(Analytical Chemistry)上。辛艳梅老师为第一作者,上海理工大学为第一单位。
  • 2024.03.08
    近日,我校光电学院詹其文教授科研团队在美国光学学会旗舰期刊《Optica》上发表题为“多模光纤中光谱-空间关联主模式的产生与应用”(Generation and applications of spectral-spatially correlated principal mode in multimode fibers)的研究成果。博士生高涵为第一作者,詹其文教授和胡海峰教授为通信作者,上海理工大学为第一单位。多模光纤是一种复杂而通用的系统,在光通信、成像、传感和高功率激光器等多个领域内都发挥着关键作用。其支持多个横向模式的能力既是一个关键特征,也是一个重大的挑战。由于模态色散以及不可避免的模式耦合,光信号在通过多模光纤传播后会产生严重的时空畸变。为了补偿这些畸变,研究团队提出一种新颖的光谱-空间相关型主模式(Spectral-Spatially correlated principal modes,即S2主模式),可同时在光谱和空间维度上定制多模光纤的输出光场。S2主模式不仅可以显著提高输出光场的光谱相关性,还能将输出光场限制在指定区域内。利用S2主模式可以对多模光纤输出场进行多维
  • 2024.03.01
    近日,我校版艺学院环境设计系郑振华副教授科研团队在《绿色建筑学报》(Journal of Green Building)上发表题为《宿舍环境、学习投入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来自中国 45 所大学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DORMITORY ENVIRONMENT, LEARNING ENGAGEMENT, AND COLLEGE STUDENTS’MENTAL HEALTH: AN EMPIRICAL STUDY OF SURVEY DATA FROM 45 UNIVERSITIES IN CHINA》)的研究论文。我校版艺学院研究生黄文雅为第一作者,郑振华副教授为唯一通讯作者,上海理工大学为第一单位,团队其他硕士研究生为主要研究成员。高校的宿舍建设是影响绿色校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从高校学生的角度来评估宿舍性能有利于校园绿色建筑的发展。论文基于中国45所高校中1236个大学生的调查数据,通过中介模型的群组比较分析,深度解析了中国高校宿舍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论文从宿舍的地理位置、功能布局、维护管理以及窗外景观四个方面来研究感知宿舍环境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不仅证实了宿舍环境是影
  • 2024.02.26
    近日,上海理工大学顾敏院士、方心远研究员课题组在光学领域顶级期刊《光:科学与应用》(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上发表题为“用于高精度模式特征编码的轨道角动量介导机器学习”(Orbital angular momentum-mediated machine learning for high-accuracy mode-feature encoding)的研究成果,光子芯片研究院方心远研究员、博士生胡晓楠、李保莉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顾敏院士和方心远为通讯作者。
  • 2024.02.22
    ​“才拍了几张照片,我的手机内存又满了。”“我的电脑硬盘空间满了,又得去买外接硬盘了”……这些习以为常的“困扰”背后,是人们越来越高的数据存储需求。而这些日常“小烦恼”只是数据存储困扰的冰山一角——根据数据存储专业机构出具的白皮书显示,到2025年全球数据总量将由2018年的33ZB增加到175ZB(ZB即“泽字节”,1ZB等于10亿TB,即太字节),如果用时下比较主流的1TB容量的移动硬盘装这些数据,则至少需要使用1750亿个。这样不仅成本高昂,而且数据存储的寿命短。因此无论是个人日常所需,还是工农业生产,开发能够容纳海量数据且绿色安全的存储技术早已迫在眉睫。
  • 2024.01.31
    版艺学院工业设计系年轻教师缪珂、刘翔宇的作品再次荣获2024年德国iF设计奖。iF 设计奖评选竞争激烈,共有来自全球72 个国家与地区,近11000 件参赛作品参与竞争。其中缪珂老师参与的产品设计奖类目,每年都有众多国际知名品牌与企业参赛,并展示最新的设计产品,获得iF产品设计奖不仅代表产品的杰出设计品质在国际范围内得到肯定,还意味着该产品获得了设计与商业范围内最大程度的认可。刘翔宇老师参与的概念设计奖类目,旨在表彰设计人员前瞻性的概念设计和研究项目。缪珂老师多年来深耕智能产品及开发应用领域,他带领团队为浙江云澎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开发的多场景智能服务机器人《CAPA.X》,适用于餐厅、商超等多样场景,提供领位导航、跟随取餐、智能识别、收台消杀、购物支付等多种功能。在用户体验上,考虑到不同使用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对产品功能与体验进行了细致化的考虑与升级。从产品模块化、通用性视角出发,提升了产品的多场景适用性、跨场景兼容性。同时以产品架构思维方法提升了产品系列化、族群化的可能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延展了产品的灵活性与生命周期。刘翔宇老师指导2024届产品设计专业王鹏同学的设计作品《Ratio We
  • 2024.01.26
    近日,我校材料与化学学院特聘教授廉孜超在《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上发表了题为“原子分散Ag-Co光催化剂介导的光自芬顿反应对有机污染物的高效降解”(Photo-self-Fenton Reaction Mediated by Atomically Dispersed Ag-Co Photocatalysts toward Efficient Degradation of Organic Pollutants)的重要研究成果。廉孜超为第一作者(唯一),与上海电力大学校长李和兴教授同为通讯作者,上海理工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
  • 2024.01.11
    近日,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上海赛区总决赛在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举行。大赛分成长和就业两个赛道,吸引了全市十万余名同学报名参加。经过激烈的复赛网评、决赛个人展示和评委提问环节,我校学子获得1项金奖、2项银奖、3项铜奖的好成绩,其中光电学院石悦言获成长赛道金奖,管理学院侍奕清、光电学院鲍彦骏获成长赛道银奖,版艺学院闫显龙、健康学院李溱溱、版艺学院黄渤钦获就业赛道铜奖,光电学院周丽娜老师获市级优秀指导老师,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图片光电学院石悦言获成长赛道金奖本次大赛以“筑梦青春志在四方,规划启航职引未来”为主题,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的通知》精神,加强高校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增强大学生生涯规划意识。自今年9月大赛启动以来,我校高度重视,根据教育部和上海市教委的有关要求,充分发挥大赛引领作用,广泛动员学生参与,将大赛与各类生涯教育、就业指导、校园招聘等活动融合推进,引导学生合理规划自身学业与职业发展,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就业观,提高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我校共19000余名学生报名大赛,备赛过程中,学院、学校
  • 2023.12.29
    近日,理学院毕文超老师在国际知名综述期刊《材料科学进展》(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上发表题为“MXenes及其复合材料的合成、特性和电储能方面的应用”(Synthesis,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of MXenes and their composites for electrical energy storage)的综述论文。毕文超老师为该论文第一作者,同济大学高国华教授、吴广明教授和美国华盛顿大学曹国忠教授为通讯作者,上海理工大学为第一单位。
  • 选择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