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之窗

  • 2025.09.01
    7月21日至24日第八届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VEX U专项赛在重庆大学成功主办,我校选拔四支代表队参赛,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西安交通大学、重庆大学等全国近二十所高校同场竞技。经组委会公示后,最终我校代表队荣获全能奖(一等奖,赛事成绩第一名)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并斩获对抗赛季军和技能赛亚军。我校此次大赛满载而归,不仅是我校在智能机器人竞赛成果、学生动手能力与科研实力的集中展现,更是参赛学生们数月来刻苦钻研、团结协作、持续创新与实践的心血结晶。现场备赛期间,队员们从机械结构设计、电控系统编程到战术
  • 2025.09.01
    我校学子202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再获佳绩近日,2025年TI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总测评在大连理工大学落下帷幕。在本届竞赛中我校学子再创佳绩,共有四组参赛团队斩获全国奖项(陶均泉、闫曦月、徐志鹏、王嘉汇、童建金、周庆凯、黄帅、许童杰、季明宇、戴维州、张旭辰、彭威),其中包括全国一等奖1项、全国二等奖3项。今年我校共派出36支队伍参赛,荣获上海市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与工业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共同主办,是我国高校最具影响力的学科竞赛之一,亦属我校A类赛事中的顶级竞赛项目。该竞赛自1994年创办以来,每两年举办一届,目前已发展成为
  • 2025.09.01
    近日,2025年度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成果奖授奖结果揭晓,由上海理工大学能源材料科学研究院牵头、江苏小蓝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攻关的“原子级超薄二维水裂解催化剂”项目荣获二等奖,其中材料冶金领域全国仅入选25项。项目完成人包括:上海理工大学窦玉海教授、苑丁特聘教授、吴晶晶博士生、张晴博士生、窦肖艺博士和窦世学院士。聚焦国家“双碳”战略与氢能产业“卡脖子”难题,该项目针对传统贵金属催化剂成本高、储量稀缺、难以规模化应用等瓶颈,依托团队在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方向的长期积累,创新提出“原子级超薄二维催化剂”解决方案。项目围绕三项核心技术取得突破:一是首创“二维限域自组装+拓扑化学转变”策略
  • 2025.08.28
    近日,上理工材料与化学学院李翔教授课题组在电磁吸波领域取得最新进展,相关研究以“Atomic Ordered Array and Vacancy Defect Codependences of Electromagnetic Response in Nanocarbon Bridged-MXene Superlattices Absorbers”为题发表在国际高水平期刊《先进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我校2023级硕士研究生顾中燕为第一作者,李翔教授与同济大学陆伟教授、博士后潘飞为共同通讯作者,上海理工大学为第一单位。随着5G技术普及和6G研发
  • 2025.08.22
    在刚刚落幕的IEEE/CI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 in China (ICCC) 2025上,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邵硕副教授及其合作者发表的论文,从全球1091篇投稿中脱颖而出,与其他十篇论文一起荣获大会最佳论文奖(Best Paper Award)。获奖证书该获奖论文题为“Enhancing the Security of Semantic Communication via Knowledge-Aid Coding and Jamming”(基于知识辅助编码与阻塞的语义通信安全性提升方法),作者团队包括我校管理学院邵硕、浙江
  • 2025.08.15
    2025年8月8日-11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能源动力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委员会主办、东北石油大学承办的“招行杯”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决赛在大庆市举办。我校学子斩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我校荣获优秀组织奖,取得了我校参加该项赛事以来的最好成绩,彰显了我校在能源动力领域创新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方面的显著成效。本届大赛收到了来自669所高校的7736件主赛道作品以及来自85所高校的254件产业赛道作品,参赛高校、作品申报数量、参赛人数均创历史新高。最终,共计340件作品入围决赛,包括320件主赛道作品、20件产
  • 2025.08.15
    近日,2025年度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创新奖授奖结果揭晓,环建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张晓东教授、毕付坤博士、王吟副教授、杨一琼副教授、刘宁教授联合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王忠副研究员共同完成的“用于高效治理工业复杂环境污染物的催化剂制备关键技术及其示范应用”项目,荣获发明创业奖创新奖二等奖。针对“十四五”生态环保战略及“双碳”目标推进过程中,传统技术难以应对复杂工况下VOCs和抗生素等多污染物治理的问题,该项目开发了系列创新催化材料制备技术,实现工业复杂污染物高效降解。其三项核心创新成果颇具亮点:超低负载量贵金属催化剂技术攻克了传统催化剂在高温复杂环境下稳定性与抗毒害能力不足的难题;
  • 2025.08.14
    7月25日至28日,由中国图学学会制图技术专业委员会、中国图学学会产品信息建模专业委员会、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和产品信息创新大赛组委会等主办的第十八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太原理工大学举办。我校代表队获得机械类团体一等奖,且总分排名全国第四,创我校自2015年参赛以来最好成绩。“高教杯”成图大赛是国内图学类课程最高级别的国家级赛事,被誉为“图学界的奥林匹克”。今年,第十八届“高教杯”成图大赛参赛人数突破新高,吸引了来自全国1001多所高校的热情参与,48万名学生参加初赛,经过校赛、省赛的层层选拔,其中15500余名学生脱颖而出,成功入围全国总决赛。
  • 2025.08.11
    近日,上理工材料与化学学院电致变色材料课题组在电致变色智能窗领域取得最新进展,相关研究以“基于阴阳离子共嵌入的多波段调控电致变色智能窗”(Electrochromic smart windows with co-intercalation of cations and anions for multi band regulations)为题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硕士研究生孙佳伟为第一作者,王金敏教授、马董云副教授与南方科技大学温瑞涛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上海理工大学为第一单位。为了满足居住的舒适度,居民对于室内照明、制冷/供暖和通风的需求日益增长
  • 2025.08.11
    自2024年7月以来,材化学院化学系青年教师杨伟伟联合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陈庆军教授、材化学院杨光智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赵明助理教授和阿德莱德大学林靖恺博士连续在《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te Chemie)期刊发表3项研究成果。面对2024年全球平均二氧化碳(CO2)排放量创历史新高,较上年增长0.9%,总计36.3亿吨,不利于全球“双碳”目标早日实现。由于氢气(H2)的燃烧产物只有水,不产生CO2,而且H2的质量能量密度高达33.6-39.4 kWh/kg,是汽油的2.7-3.3倍。电解水产氢具有原料来源广泛(原料为水)、氢气纯度高(99.9%以上)和应用场景灵活多变等优势,符
  • 2025.08.07
    8月1日至4日,2025年中美青年创客大赛总决赛及颁奖典礼在北京市中华世纪坛成功举办,来自中美两国近500名青年创客同台竞技。经过激烈角逐,来自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方糖猫项目团队凭借出色的创新设计和实践能力,从众多优秀项目中脱颖而出,最终荣获全球总决赛二等奖。这一成绩不仅实现了上理学子在该项国际赛事中的历史性突破,更创造了学校参赛以来的最佳战绩。2025年“共创未来”中美青年创客大赛总决赛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聚焦低碳环保、公共卫生、清洁能源、气候变化、绿色交通等领域的创新探索。今年大赛在中国13个分赛区和美国2个分赛区同步展开,累计吸引23500余名参赛选手,报名团队超4900支。
  • 2025.08.06
    8月5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2025年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拟立项名单。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曹晶主持的项目“数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评价数据治理的协同机制与实践路径研究”获国家一般项目立项,不仅是全校唯一立项项目,更是管理学院首次获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项目。在教育强国战略推进和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教育评价数据正在成为高校实现育人目标、监测教学质量与支持科学决策的重要资源。该项目聚焦新兴技术驱动高等教育评价变革过程中的数据治理问题,探索通过数据治理协同机制优化,实现高等教育评价数据有效管理与价值释放的实践路径。近年来,管理学院高度重视国家级项目的培育工作,通过优化申报服务、加
  • 2025.08.03
    近日,智能科技学院顾敏院士团队成员特聘副研究员王彤联合复旦大学武利民教授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同位素驱动水凝胶智能窗实现自适应温度调控”(Isotope-driven hydrogelsmart windows for self-adaptive thermoregulation”)的研究成果。全球建筑能耗约占总能耗的40%,并产生约33%的温室气体排放。作为建筑围护结构中最薄弱的部分,窗户导致了约60%的能量损失,这与传统窗户能效不足及现代建筑高窗墙比密切相关。因此,降低建筑热负荷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热致变色水凝胶智
  • 2025.07.30
    近日,我校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黄典贵教授团队牵头的“行波泵与行波透平”项目,成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原创探索计划项目的延续资助。这是自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设立该专项以来,我校首个获批且首次通过评估获得延续资助的原创探索计划项目。这既体现了学校在基础研究方面的持续投入取得实效,也标志着我校在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项目面向“双碳”战略与电网“削峰平谷”重大需求,基于对鱼类游动能量双向传递机制的深入洞察,原创性地提出“行波式泵/透平”全新概念。该技术通过重构传统水力机械的做功方式,有望系统性解决长期制约行业发展的空化、振动及噪声等关键技术瓶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原创探索计划是贯彻落实
  • 选择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