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发挥“五老”独特优势,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引导青年师生党员从学院奋斗历程中汲取精神力量,9月24日,学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关工委)组织召开以“传承先生风范,筑牢党员初心”为主题的青年师生党员座谈会。会议特邀学院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赵志军、副主任周文铸及余晓明三位退休老师作为主讲嘉宾,与青年师生党员面对面,深情回顾学院党史,生动讲述老一辈“大先生”的感人故事。
座谈会现场
三位老师结合自身数十年的从教与科研经历,以鲜活的史料和深情的讲述,将学院的发展史与党的奋斗史紧密融合。他们回顾了学院在党的领导下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峥嵘岁月,分享了在艰苦条件下,以龚洪年、楼惟秋等教授为代表的老一辈党员学者如何坚守信仰、攻坚克难,将毕生精力奉献给教育事业和科学研究的动人事迹,其中“地下党员韩鸿兴教授”“70岁给本科生上课的王乃宁教授”等小故事,更是感人至深,这些“大先生”们不仅追求真理、严谨治学、勇于创新、甘于奉献,更是理想信念的坚定践行者,他们以“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的实际行动,深刻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楼惟秋教授向外国专家介绍太阳能
韩鸿兴教授指导青年教师
互动环节,青年师生党员们踊跃发言,结合自身的学习、科研和工作实际,畅谈聆听感悟。教师党员刘品含感言:“我将保持对大师、大学的敬畏心,做好教学、科研等工作,教导学生也勉励自己,做人要修身立德、积极进取,保持党员初心,践行‘大先生’精神。”学生党员胡鹏鹏感言:“作为研究生党员,‘初心’不仅是完成学业,更要以“大先生”为榜样,在科研中耐住寂寞,静下心来做科研。未来我会将这份精神融入研究与实践,以实际行动筑牢党员初心。”大家纷纷表示,通过这次座谈会,对学院的历史传统和精神血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被老教授们严谨的治学态度、无私的奉献精神和深厚的家国情怀深深震撼。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党员,要将这份宝贵的财富继承下去,把对“大先生”风范的敬仰转化为筑牢理想信念、投身强国伟业的实际行动,在教学相长中探寻真理,在服务国家中成就自我。
学院党委副书记钱海燕老师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前辈是最好的榜样。本次座谈会是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和精神洗礼。她希望全体青年师生党员要以老一辈“大先生”为镜,不断叩问初心、守护初心,将个人理想融入学院发展和国家需求,努力成长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新时代青年,为学院各项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此次座谈会有效搭建了学院老一辈党员与青年师生之间的沟通桥梁,激发了青年一代的历史责任感和奋斗热情。学院关工委将继续发挥“五老”的独特优势,创新活动形式,引导广大青年师生在回顾历史中展望未来,在传承精神中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