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改版

【这一夏,逐梦正当时】上理暑假竞赛“奖”不停,学长学姐等你来接棒!

2025-09-05 84 文:汪婷 图: 编辑:汪婷

这个夏天,上学子们并未因暑假停下追梦的脚步,而是奔赴一个个高手云集的赛场。从成都到大连、从西安到上海,从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到人工智能教育硬件开发,从节能减排技术突破到量子计算前沿探索,从工程实践创新到电子设计攻坚——上理学子跨领域、跨地域绽放光彩。他们不仅斩获多项大奖,更屡次将“优秀组织奖”收入囊中。

特别值得庆贺的是,学校在2025年中美青年创客大赛全球总决赛、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上海赛区决赛等多项赛事中实现突破,刷新校史最佳战绩。

实验室不眠之夜:他们把“热爱”熬成了“奖杯”

在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中,健康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胥义和系主任严荣国亲自带队,组织20余名学子奔赴西安共计斩获全国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7项。每一项荣誉的背后,都是无数个日夜的坚持与热爱。

正如健康学院BME-HFE团队的座右铭:“热爱可抵岁月漫长”。该团队在王殊轶副教授的带领下,以“医工交汇,数智赋能”为主题,聚焦开发“融合混合现实与人工智能的脑胶质瘤手术导航系统”项目。成员多次观摩实际手术,与瑞金医院医生深入交流,不断优化方案。为备战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无数个深夜,团队及实验室成员组织“模拟答辩赛”,老师和师兄师姐轮番“刁难”,帮助团队不断优化调整方案细节。而比赛前一天,队长王浩锟因紧张状态低迷,全队放弃游览西安的机会,陪他反复演练至成竹在胸在最终的赛场上,他沉着应答、表现优异,展现上理学子在医工交叉领域的深厚积累,项目获全国一等奖贡献一份力!

BME-HFE团队成员合影

团队成员在决赛现场合影

永不停歇的脚步:他们用“死磕到底”的精神勇攀高峰

在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上理战队打了一场漂亮的“硬仗”,斩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我校荣获优秀组织奖,取得了学校参加该项赛事以来的最好成绩。

特等奖团队作品《光伏光热协同增效系统》源于高鹏老师课题组的长期积累。队长张宝良坦言:“设备数据常出异常,我们只能一个个测点去排查,忙到晚上十点是常事。”他曾因项目屡次被否而自我怀疑,但高老师告诉他:“科研新手更该看重持续学习的毅力和不怕挑战的勇气。”最终,他们扛住压力,完成实验台搭建与测试,拿下特等奖。

《光伏光热协同增效系统项目》团队合影

而另一组《生生不息——基于生物质凝胶的太阳能水淡化应用》项目团队同样历经波折。队长林博文说:“凝胶蒸发器的制备工艺需要反复调试,多级装置的性能优化屡屡碰壁…大家从未退缩、通力合作,不断试错。”只要还能试下去,这场比赛就不认输!而指导老师王佳韵不断鼓励学生做“顶天立地” 的学问——既要高标准,也要接地气!在一次次精益求精的调整优化中,该项目最终获一等奖。

《生物质凝胶的太阳能水淡化应用》团队合影

口袋里的梦想:他们把AI老师“装”进了方糖猫

走进中英国际学院“方糖猫”团队的实验室,桌上三代巴掌大的开源硬件,正承载着一个温暖的梦想——让AI教育走进资源匮乏地区。“我们支教时发现,很多孩子对人工智能充满好奇,但学校缺乏设备和课程,‘方糖猫’就是想做他们‘口袋里的AI老师’。”主创张壬泓说道。

从支教讲台到创客大赛舞台,我们一直没忘记最初想为孩子们做点什么的冲动。”凭借连续3年西部支教、72堂课、1450名学生的实践积累,团队设计出集课堂、智能与创造三种模式、两大编程工具于一体的开源硬件,让孩子从零探索AI。在不断打磨优化中,他们的项目从上海赛区特奖一路闯进2025年中美青年创客大赛全国决赛,斩获二等奖。指导老师王艺洁动情总结:“‘方糖猫’不仅是一件科技作品,更是一座桥,连起了我们对教育公平的期待和孩子们探索世界的目光。”

方糖猫”团队在陕西咸阳西张堡镇开展人工智能科普支教

方糖猫”团队布展并调试设备

团队荣获2025年中美青年创客大赛全球二等奖

荣誉的背后:他们不仅“全程陪跑”,更是“全力护航”

比赛的成功,从来不只是赛场上个人的拼搏,更是赛场下整个团队的共同耕耘。创新创业学院这个暑假格外忙碌:为支持各大赛事,学院专门添置了与竞赛同型号的先进设备,打造了与真实赛场无异的训练环境,让学生们能够进行"沉浸式"训练;在工程实训中心,机器的嗡鸣声与键盘的敲击声此起彼伏,学院开放了全部实验场地,成为团队日夜奋战的"大本营"

暑假期间,创新创业学院开展学科专业竞赛18场、训练营20余场,专业教师们轮番值班、随时待命,在教室、工程实训中心以及加工场地之间连轴转,组织学生团队奔赴多地参加国家、省市级竞赛。而辛勤的付出终有回报,捷报频频传来:

712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上海赛区决赛,学校14个项目获上海市金奖,金奖数位列上海高校第三,创历史最好成绩;

721日至24日,第八届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大赛VEX-U专项赛中,学校斩获全能奖(一等奖,本次赛事最高荣誉)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对抗赛季军、技能赛亚军;

725日至29日,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决赛,学校获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其中段朋云老师指导的班司宸同学获得全国一等奖,这也是上理学子首次荣获该奖项;

85日至10日,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全国总决赛,学校获国家级特等奖一项、国家级二等奖一项;

815日至22日,TI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总测评竞赛中,学校获全国一等奖1项、全国二等奖3项;获上海市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

一直以来,学校高度重视学科竞赛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而创新创业学院,作为培育各大赛事项目的摇篮,自各项赛事启动伊始,高度重视、统筹资源,提供全方位支持。正如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夏琨所说,“学院为做好赛事服务工作,致力于通过点对点导师制以及科教融合、产教融合、赛教融合,‘五方合力’‘多方握手’,形成‘课堂教学、项目训练、竞赛提升、创业实践、成果产业化’的双创教育链条”。于是,从经费保障、技术支撑到人文关怀,学校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赛事服务体系,让每一位参赛学子都能心无旁骛、全力冲刺。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上海赛区决赛获金奖

第八届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勇夺全能奖

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首获全国一等奖

2025年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获特等奖

科研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在积蓄力量。”张宝良同学在获奖后这样感慨。“教师的价值不在于给出标准答案,而在于点燃学生内心的探索之火。老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引路人,更是他们逐梦路上的守护者。”王山山老师认真的说到。

这个暑假,上理学子用汗水、智慧与热爱,把实验室变成赛场,把想法变成现实,在竞赛中实现“弯道超车”,展现了扎实的专业能力、优秀的团队素养和不断突破的创新精神。而学校的全力支持、老师的倾心指导和学生的全情投入,更是这一切成绩的背后推手。

新学期伊始,又一批怀揣梦想的新生步入上理校园。这些熠熠生辉的竞赛成果不仅是对过往努力的肯定,更是对未来的召唤。愿新上理人们以这些优秀学长学姐为榜样,在创新的道路上勇敢前行,在实践的舞台上展现自我,共同书写属于下一个赛季的辉煌篇章。

供稿单位:宣传部、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健康科学与工程学院、中英国际学院、创新创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