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实施教育部“时代新人铸魂工程”,落实学校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重点任务,切实增强思政引领力,4月8日下午,基础学院举办“读懂中国”2025年大学生日常化社会调研训练营启动仪式。校团委副书记杨阳,团委挂职副书记、管理学院副教授李文翔出席仪式。基础学院领导班子成员、相关重点培育项目团队指导老师、项目负责人、团队成员等200余人参加仪式。启动仪式由本次社会调研活动负责老师尹强主持。
基础学院党委书记李琴向所有积极参与本次活动的师生表示热烈的欢迎。她回顾了学院组织的系列实践活动,强调社会调研对青年成长不仅是学术锻炼,更是理解社会、推动创新和个人成长的关键途径。李琴希望学生通过调研实践架起理论与实践、个人与家国的桥梁,并从“向下看”深入群众、“向前看”创新思维、“向内看”反思自我三个维度,对学生提出了要求,鼓励学生将社会调研变成理解中国和贡献中国的“金钥匙”。
校团委副书记杨阳系统介绍了校团委打造社会实践、志愿公益、勤工实习、挂职锻炼等学生成长服务一体化网络平台“理享实践+”的社会实践项目化、基地化、常态化运作机制和成效。同时结合自己从事社会实践工作多年来的深切体会,杨阳老师寄语广大同学:一是做“有思想的行走者”,将调研与专业学习结合,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二是做“有温度的研究者”,以同理心观察社会,兼具学术严谨与人文关怀;三是做“有担当的行动派”,推动调研成果转化,解决实际问题。
校团委挂职副书记、管理学院副教授李文翔带来“如何开展有效的社会调研实践”专题分享。李文翔详细介绍了参与社会调研的各个关键步骤,从选题的来源、遵循的原则和表述特点,到调研的整体流程,提醒各位同学在前期准备阶段做好组建团队、确定好调研类型,联系调研地点、撰写申报书等工作。调研过程中,加强与联系人密切沟通,做好过程记录、留存资料、重视宣传等,并以优秀调研报告为例,深化了同学们对调研实践活动的认识。
基础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马军山在总结发言中强调,“读懂中国”大学生日常化社会调研旨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理论与社会需求连接的桥梁作用,要求各项目团队规范组织、加强指导、增强数据支撑、保障安全,扩大活动参与面,让师生在调研实践中增长知识、提升能力、作出贡献。
作为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课堂,基础学院于2024年底启动“读懂中国”2025年大学生日常化社会调研活动,立项了37 项调研课题。此次训练营是“读懂中国”2025年大学生日常化社会调研的重要环节,设计了讲座、沙龙、企业参观调研三个模块内容。基础学院希望通过“读懂中国”2025年大学生日常化社会调研系列活动,进一步落实人才培养目标,为培育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合影留念
供稿:基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