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简讯

党建引领聚合力 踔厉奋发育新人

我校在第三批全国高校研究生党建“双创”工作中获佳绩

2024-03-241366编辑:张新妍摄影: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三批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和“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创建工作的评审结果,我校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光学工程(学硕)研究生党支部成功入选第三批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健康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信保全成功入选第三批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这是我校继首批入选全国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和第二批入选全国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以来的又一成果,也是参评第三批全国高校研究生党建双创的上海市属高校中唯一同时入选支部和标兵的高校。

教育部网站公示名单

【相关】

一、光学工程(学硕)研究生党支部:凝聚每颗“青年光子”,打造党建引领“三色光”

光学工程(学硕)研究生党支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标“七个有力”,打造“一颗光子,一面旗帜”党建品牌,支部党员以庄松林院士为榜样,弘扬科学家精神,培养一颗颗思想站位高、专业实力硬、实践能力强的新时代“青年光子”。

铸魂固本强根基,汇聚党建思想“红色光”

高举红色旗帜,筑强基层堡垒,支部建立三个“1+1+1”工作机制:打造新媒体阵地,依托“学习强国”平台开展大比武,营造比学赶超氛围,打造“1+1+1”宣传机制,保证一活动、一记录、一报道;创建学习小组,融合生活阵地,过政治生日提高归属感,组织破冰活动增强凝聚力,以小组形式构建“1+1+1”党建机制,每月一本红色读物、一次组织生活、一趟红色寻访;以支部联建为抓手强化学科阵地,创新“1+1+1”联建机制,与光学专业党支部联建,开展学习党的二十大等主题党日活动,与专业教工党支部这一“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构建学生、学术和课程为一体的“三全育人”新模式,与同为上海高校“百个学生样板党支部”的复旦大学光科党支部签署共建协议,开展学术型党建活动。

实践育人强使命,闪耀青春活力“绿色光”

支部积极开展实践育人,树立党建标杆模范,彰显绿色青春活力:树立思想标杆,以“三会一课”为载体,开展“支部书记上党课”,两任支部书记加入上理先锋宣讲团,其中,华昕怡同时担任校长助理,做党的理论知识的传播者。支部原支委李月获第二批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连续三任支部书记获校优秀党支部书记,7人获校级党员标兵;树立生活标杆,支部成立光子志愿服务队并创建党员先锋岗,党员全员参与,同时,组织七公寓试点的宿区功能型党支部建设,开展活动30余次,累计服务时长5000余小时,10余名党员参加进博会、上马等大型活动志愿服务;树立科创标杆,支部党员在各领域攻坚克难,组成乡村振兴团队走访皖北10余个村,将科技创新落到实践中去,获“互联网+”上海市金奖。

锐意进取勇担当,点亮科技创新“蓝色光”

支部党员坚定科技理想,发扬科学家精神,践行“最美的科研誓言就是爱党爱国”: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把组会“搬进”支部里;支部党员在庄松林院士带领下参与太赫兹人参皂苷检测仪项目,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积极组织解读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圆桌论坛;科研身影活跃在各个领域,每学年都有党员硕博连读,三年来,支部党员累计发表高水平论文50余篇,20余人竞赛获奖,其中10余人获国家级奖项。支部致力于攻克国家“卡脖子”问题,展现了“青年光子”的良好精神风貌,把科研种子撒播在祖国大地上。

二、健康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信保全:医者仁心,用点滴奉献擦亮青春底色

信保全以“医者仁心,大医精诚”为座右铭,在追梦路上以无私奉献诠释青年的责任担当,被评为上海理工大学“优秀团员标兵”和“研究生党员标兵”。

大爱无疆,饱含为民情怀

全心全意服务基层,在支部服务进社区活动中,信保全面向居民进行了50余场义诊及健康科普宣讲,服务1000余人次。作为医生党员,他积极志愿服务于上海市新冠疫苗接种医疗保障任务,服务3000余人次,为守护人民健康贡献力量。作为学生党员,他主动请缨投身于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在一线抗疫47天,完成校内隔离点和常规核酸采样3万人次,为师生生命安全保驾护航。兼职校团委副书记期间,他参与组织培训学校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志愿者队伍,用实际行动诠释青年人的责任担当。

敬佑生命,勇攀医学高峰

作为医工交叉联培博士生,信保全与导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主任医师刘铁龙教授长期奋战在临床一线,累计参与三级以上手术1000余台,获得多面致谢锦旗。在临床工作中积极创新,他参与世界第一例超长枕颈胸段椎体置换术患者的围术期治疗与管理,被中国新闻网等主流媒体报道。作为“第五届亚太脊柱肿瘤外科高级培训班”的教学病例负责医生,他协助完成世界级难度手术,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同行专家展示了中国脊柱肿瘤手术技术的顶尖水平。

开拓创新,坚持实干笃行

信保全主持市区级科委创新创业计划项目2项,获科研基金资助100万元;参与国家基础加强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7项、省部级项目3项、校重点项目1项;累计发表项目相关高水平论文19篇,其中第一作者SCI论文9篇,获批各项知识产权15项,参译学术著作1部,完成科研成果转化1项;主导“沉浸式虚拟现实椎弓根螺钉置入手术模拟器”项目,相关论文WOS文献引用40余次,并被中华医学会第十五届COA学术大会收录,项目成果获“山东省研究生优秀成果奖”;作为项目负责人发起“智能化便携式臭氧气浴创面诊疗系统”研发项目,依托项目成果成立医疗科技公司,完成科研成果初步转化;入选苏州市“姑苏青年创业领军人才”和苏州市吴中区“东吴科技领军人才”;项目成果落地后,预计将惠及2000多万的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曾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山东省优秀毕业生、陈嘉庚青少年发明奖(上海)、“创在上海-数字医疗”创新大赛优胜奖、“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上海市三等奖等荣誉。

 

供稿:研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