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理要闻

【开好局 启新篇】以实干劲头跑出上理“加速度”

2023-02-19810编辑:董真摄影:

加快拓展科研合作交流“朋友圈”、齐心协力迎接学科建设“大考”、完善“一网畅学”构建智慧教学新环境……新学期伊始,聚焦着各自领域,上理人正立足当前抓推进,着眼长远谋发展,不断凝聚改革创新新动能,以实干劲头跑出“加速度”。

加快拓展科研合作交流“朋友圈”

邀请奥地利科学院Andrius Baltushka院士进行学术访问,和巴黎高等光学研究所加快推动交换生的双边讨论,与美国加州大学UCR、巴黎高等电子学院(ISEP)、法国鲁昂高等工程师学院(ESIGELEC)开展线上交流……2023年伊始,光电学院就频繁与国外著名大学和学者团队开展科研交流和合作讨论,加快拓展国际化科研“朋友圈”,为后续人才培养合作打下扎实基础。

自2019年光电学院和巴黎高等光学研究所签订合作备忘录和交换学生协议后,历经3年多的推进,目前已经完成所有协议的签署。为了紧抓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与国外合作大学学生交换学习的新机遇,2月14日,光电学院副院长彭敦陆、刘一和学校国际交流处相关领导与巴黎高等光学研究所国际事务负责人Pierre Baladi进行线上会议,双方就各自单位的发展近况、双方的交换生政策、2023年秋季学期的交换生工作推动进行了细致的讨论和安排。

“相信随着我们国际化科研合作交流朋友圈的不断扩大,将为学院科技创新注入更多活力,提升学院服务国家战略和产业社会发展能级,逐步搭建起全方位多层次学生海外交流学习平台,助力培养国家和产业发展急需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光电学院副院长刘一谈道。

此外,光电学院还着力打造校内双创教学与校外创业实践双循环,教学科研团队与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双促进的“双循环—双促进”的创新与育人模式,为此,开学伊始,庄松林院士率光电学院相关负责人赴上海首镜科技有限公司和校友企业上海澈芯科技有限公司走访,双方就开展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毕业生实习就业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院企双方均表示希望通过多维度深入合作促进双方事业共同发展,同时学院欢迎校友们常回母校和学院,共同为母校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庄松林院士率光电学院相关负责人走访企业

与巴黎高等光学研究所召开视频会议

全员联动迎接学科建设“大考”

“博士点建设是高质量、高水平学科建设的核心,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学院和土木学科在重要奖项、省部级人才、团队骨干和学科影响力等方面,在申报单位中已具有明显优势。2023年刚开始,就意味着我们已经进入申报博士点的冲刺阶段,全院要上下‘一盘棋’,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突显学科优势和特色,合理整合校内外资源,及时找差距、补短板,不断提升学位点建设水平,推动学院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助力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在土木工程学科建设研讨会暨学位点申报工作会议上,环建学院院长黄远东带领全院相关负责人分别就学科方向与特色、学科队伍、人才培养和培养环境等申报条件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展开详细讨论,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设想,齐心协力厘清思路、明确任务、抓好落实。

在学院班子看来,申博的过程,就是一场学科建设“大考”,是帮助学院发现不足、弥补短板、提升实力的绝佳时机。为了加强对外合作交流,2月17日校研究生院副院长、学科办副主任彭斌教授,环建学院副院长饶平平教授等负责人一同前往重庆参加“第七届建筑科学与工程创新论坛”,他们一致表示:“土木工程学科的影响力在全国拟申请博士点学科中名列前茅,多多参加学科领域一流学术会议,既可以与土木工程学科相关专家和学者深度互动与交流,也可以更好地展示学院发展的阶段性成果,提升学院的社会影响力。” 申博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上下同心协力,整个寒假,学院的老师们也在忙着“充电”:张治国老师参加2022年度中国力学大会以及第二十届国际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大会并作线上专题报告,张晓东老师指导学生以第一作者在中科院一区《化学工程杂志》(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以及《胶体与界面杂志》(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上发表综述论文……学院全员“动起来”,为学科建设添砖加瓦。

彭斌、饶平平参加建筑科学与工程创新论坛

环建学院召开土木工程学科建设研讨会暨学位点申报工作会议

完善“一网畅学”构建智慧教学新环境

2022年总访问量近5千万,最高单日访问量50万,最高单日访客数15310人……这组数据直接展示了“一网畅学”平台在过去一年中的实质应用效果,作为“平台+资源+服务”三位一体的智慧教学平台,“一网畅学”已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课堂的形式更加多样化,也将老师们从传统的授课过程中解放出来,尤其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确保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促进师生、课程、教学活动与智慧教学有机融合。

伴随着2023年新学期的上课铃声,两万多名学生迎来线下第一课。开启线下教学后,“一网畅学”还能发挥怎么样的作用呢?面对这样的疑问,教务处的老师们早就做足准备,整个寒假期间也没闲着,优化平台门户网站、组织教师开展信息化基本功培训、与研发人员沟通升级时间节点……这一切都为了让“一网畅学”持续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赋能,用信息数字技术服务全链条的“教学过程”。在他们的努力推进下,2月底3月初,新升级的“一网畅学”平台将与师生们开启新学期的首次相遇。“新版上线后,每位老师可在课后通过平台看到详细的课堂情况报告,如课堂出勤率、课堂活动参与率、学生课堂行为、课堂活动使用统计、课堂讨论情况、学生课堂表现得分等都详细列入其中,有利于教师及时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不断优化教学模式,逐步形成课前自主学习、课中精准教学、课后因材施教的闭环教学。”教学处副处长宋丹萍介绍道,“我们还引导学生从‘要我学’向主动‘我要学’转变,提供无围栏式畅学体验,就像一个全天候学习‘加油站’,最大程度满足同学们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新一期的“一网畅学”平台将逐步实现“课前—课中—课后”全场景覆盖,把数字技术带入每个教室、带给每个师生,推动互联时代的智慧教育建设,“今年我们还将继续整合校内外资源,积极发挥一网畅学教学平台的集成辐射效应,联通继续教育学院,探索大中小一体化,构建更加完整的‘一网畅学’智慧教学生态环境。”本科生院院长、教务处处长甘屹谈道。

教务处召开“一网畅学”专题会议


供稿:新闻中心

文:董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