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矩阵

文汇报:创新创业指数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速,这个区的秘诀是——

2022-09-16124编辑:董真摄影:

长阳创谷


今天(15日)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现场,一个来自上海杨浦区的政策“魔盒”——税立方引起各方关注。作为杨浦区税务部门针对区内创新创业企业提供的集成式服务包,经5年迭代扩容,如今“税立方”共计推出62项服务举措,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纳税服务。

持续在政策、服务、生态上用力,杨浦正是把准了这一点:留住企业,就是留住创新动力。截至目前,杨浦区列入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23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258家,高新技术企业1104家,均列上海市中心城区第一。《2021年杨浦双创示范基地指数报告》显示:杨浦区双创指数达288.8,同比增长10.5%,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速,区域创新创业展现出强大韧劲和活力。

一路上扬的双创指数,透视着杨浦区对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持续优化——近年来,杨浦区借助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打造出包括“税立方”在内的一系列创新服务品牌,经济增长新动能持续激活。


激发优势,为创新创业输入源源动力

汀树科技是一家专注于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小微企业,擅长为有特殊需求的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成立时间虽短,但汀树科技的成长速度飞快,在创业第一年就实现盈利,并在高手云集的“创业在上海”创新创业大赛上获立项。在企业负责人杨爱俊看来,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开放的技术资源,缩短了企业的生长周期,“企业因业务特点长期有3D打印、板材切割、激光打标等需要”,所幸,公司所在的科技园背靠上海理工大学,各类实验室和技术设备都会向园区小微企业开放,为初创企业解决了不少成长的烦恼。

事实上,“鼓励大企业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高校进一步开放设备资源和技术服务资源,为小微企业和在校大学生提供创业指导”,早已写进杨浦区的发展规划里。

杨浦区是上海高校密集度最高的区域,同时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7家,占全市总量一半。近年来,杨浦区充分发挥智力资源丰富的先天优势,坚持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联动”,建立常态化化机制,推动学城、产城、创城“三城融合”建设。例如,为强化创新策源功能,发挥高校集聚优势,杨浦区建立了区领导对口联系区内高校院所机制,支持人工智能、智能建造、医工交叉等区校合作产业化项目建设。

去年4月,杨浦区发布相关意见,推出20项具体措施,强化大学科技园成果转化、辐射带动等功能。截至去年底,复旦大学上海智能产业创新研究院入驻孵化项目56个,带动就业人数超1000人,产学研项目市场转化率达47%。

数据印证了澎湃创新力:2021年,全区范围完成技术合同认定共计4388件,合同总成交金额146.39亿元,同比增长134.7%。“技术交易市场活跃,一方面说明成果创新质量高,有市场愿意买单;一方面说明企业创新活跃,通过市场交易能快速满足发展需要。这是创新主体活力的体现,也是区域创新力的体现”,上海技术交易所工作人员这样解释。


杨爱俊与员工调试设备 受访者提供


优化土壤,贴心服务助力企业加速跑

长阳创谷,所在区域曾是百年纱厂,如今更迭而成创新园区,集聚了一批来自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清华大学等全球知名高校的创业人才,入驻了小红书、得物、英语流利说、沪江网、埃森哲、智能云科、伦琴医疗、赢彻科技等近200家双创领军企业和中小企业,现已成为上海中心城区专为知识工作者打造的Campus创新创业街区。

园区内有一个集装箱式办事空间——“创厢”,这是杨浦的“店小二”为双创企业送服务上门的创新举措,其中离厅式自助办税服务厅更是全市首创,纳税人不出区,就能办理发票领用、发票代开、个人所得税纳税清单打印、发票认证等通办业务——为了让双创企业更好扎根,杨浦区持续升级优化营商环境、精细服务,目前推出的5.0版方案涵盖了150项改革举措和10大特色品牌,“创厢”只是一个缩影。

爱回收是一家杨浦区土生土长的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用技术创新改变传统循环经济的消费模式,每年用于科创研发的经费达上亿。初创时,企业只有六七个人,“区投促办工作人员那时就主动就把相关政策送上门。这种支持一直在继续”,万物新生集团(爱回收)副总钱静波深有感触,“这样的支持很及时,也很细微。在区相关部门牵线下,研发团队相关的人才储备也得到解决”。


放大效果,创新因子释放至长三角

作为全国首批双创示范基地,2018年起,杨浦区着手谋划推动长三角创新要素的联动融合。“双创示范基地,长三角地区共有40个,如果能携起手来,能产生1+1大于2的效应”,杨浦区发改委副主任余科辉说。

长三角双创示范基地联盟由杨浦区牵头发起,一批联动项目随之推进。2019年,杨浦区联合常州武进、嘉兴南湖、合肥高新推出了长三角双创券通用通兑试点工作。中科智云科技有限公司就从中获益,这家位于合肥高新区的科创企业与位于杨浦的上海全国高校技术市场有限公司达成共识,通过后者寻找技术合作方,“以前需要花费两个月的事,现在只要两周!”长三角双创券运行以来,一券通平台累计入驻服务机构703家,注册企业679家,成功申领双创券额度1.358亿元;带动企业预计投入研发经费1.28亿元,产生技术交易及成果转化42项;带动企业融资56项,融资金额5.06亿元,109家企业形成专利或购买新专利共579项。

“双创券通用通兑,实现财政资金异地结算,企业可以在更广阔的市场上匹配相应服务,为科创企业发展进一步打开了空间,提供了支持”,余科辉说。

目前,长三角双创示范基地联盟正升级打造“长三角创业一件事”,将各地政务、人才等八个方面的双创资源、科技项目都放在一张“图”上,方便长三角科创企业通过平台找人才、资金、项目,加速创新要素流动,持续放大创新力。




来源:文汇报  作者:刘力源

原文链接:http://wenhui.whb.cn/zhuzhanapp/cs/20220915/485919.html?timestamp=1663311878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