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理要闻

“疫”往无前!守护上理校园的红色力量

2022-04-17999编辑:张新妍摄影:

课程全面转战云端,“屏对屏”“键对键”将专业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拉得更近;在足不出寝室的战疫关键时期,日夜坚守校园的辅导员们,第一时间为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去,“分身有术”的机关干部,飞速运转在学校各个岗位角色间……面对疫情防控大考,上理教职工党员们争当排头兵,全力应战,“疫”往无前。

“调整方向,下好网课、毕设、科研先手棋”

“疫情突如其来,受影响最大的是我们的毕业论文,但周老师的敬业精神和认真态度让我们的线上课程和毕业设计质量丝毫没打折扣。有一次我在程序上出错了,老师把所有程序重新拷贝,一步一步找问题,还跟我分享了找错的心得。这样亲切耐心的态度和超强的责任心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能动学院热能工程研究所党支部书记、专业教师周骛的学生宣开文说道。

周骛今年带的本科毕业生,原定的毕业设计课题大多以实验研究为主。受疫情影响,最后阶段的现场或验证实验难以开展。学生们面临毕业和就业双重压力,作为一个党龄17年的党员,周骛始终急学生所急,线上与学生保持充分沟通,同时调整方向,远程指导学生们调研文献、梳理问题、构建算法、调试程序,侧重理论分析和仿真研究,保证毕业设计质量。对于课题组的研究生,因疫情封控,实验研究难以开展,周骛老师鼓励学生做深理论研究,先行开展计算模拟,保障科研进度。

为了让学生在云端体验更好的教学效果,周骛花了更多时间做好备课工作,除了正常的上课内容,更贴心整理了很多整理线上教学课件和视频资源。“这样可以更方便学生提前预习或复习,另外,如果有学生因为疫情影响不能准时上课,也可以利用线上资源自主学习。”周骛说道。


周骛与学生探讨课题


“我们互相鼓励,在学生身边我非常心安”

“‘妈妈多睡觉’‘知道了,妈妈’‘妈妈辛苦了’……我们经常在微信群里这样说,说实话张老师真的和我们的妈妈差不多了,有啥问题、困难,她都会尽力帮我们解决,只要她在,我们一点都不怕。”中英国际学院教工党支部宣传委员、辅导员张卫的学生庄泽濠说道。

在复兴路校区与疫情鏖战的关键时刻,张卫认为,主动请战抗疫一线是送给今年16岁“政治生日”的最好礼物。守在学生身边超过两周的时间里,她没能好好洗过一次热水澡。每天除了3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她几乎都高速运转在扫楼发放物资,整理报送核酸、抗原检测数据,电话安抚家长等各项事务中。

 

张卫在整理报送核酸、抗原检测数据


张卫(右一)与“战友”们搬运物资


作为负责学院心理专项工作的辅导员,为了降低疫情对学生们情绪的影响、增强同学们积极抗“疫”的意识,张卫不仅线上为学生提供一对一心理辅导,还组织发起了“‘疫’往情深 心‘罩’不宣”“战‘疫’同心 ‘罩’享春光”等主题活动,让同学们以书法、绘画、诗词等形式弘扬抗“疫”精神、树立抗“疫”信心,同时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

“老师也很心疼你们,我们一起撑过去。”张卫在群里发出的这条信息让学生们倍感安心和鼓舞。“与学生相处最重要的是要跟学生交心,我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无论什么时候,我都会把最想表达的话及时传递给他们,我们互相鼓励,在他们身边我非常心安。”张卫说道。

“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去,疫情面前要敢挑重担”

第一时间响应号召,作为学校第一批准封闭管理值班人员进校维持图书馆信息部正常业务开展,在校累计值班近一个月;宿舍楼封控状态下,主动担任负责四公寓三号楼485名学生防疫相关工作的楼长;多次穿上“大白”战服,在学校470核酸检测点为校外师生提供核酸检测志愿服务……图文信息党委专职组织员、图书馆信息部主任吕玉龙在学校战疫的关键时期,坚守一线,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去。

近期,正值学校职称评审的关键阶段,吕玉龙所在信息部工作迎来了开具文献收录发表证明的高峰期。部门在继续推行线上、线下并行服务模式的同时,开通了在线下载文献证明的服务。短短两日内,就有140余人次通过邮箱申请开具文献收录发表证明,包括吕玉龙在内的5名老师时刻紧盯邮箱,在微信工作群里“抢单式”办公,两天累计完成了260多页相关报告的扫描上传,满足了老师们的迫切需求。

“当时开证明报告比较着急,吕老师晚上收到我的相关诉求后,几个小时就迅速办完了,后来因为我们检索证明更新了,吕老师在承担学生宿舍楼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又重新盖章处理,很快就反馈给我,办理效率很高。”光电学院杨桂松老师说道。

“作为一名组织上培养起来的党员干部,要常怀感恩之心,在学校战疫形势最紧迫的时候,应当克服困难冲在一线,敢于挑起重担、啃‘硬骨头’。”吕玉龙说道。坚守学校一线办公期间,吕玉龙也经历了一件终身憾事,父亲因病去世,却没能见到最后一面。


吕玉龙(右一)在学校核酸检测点做志愿者

 

吕玉龙正在给学生开具报告证明


供稿:新闻中心

文:张新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