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快讯

我校参建教研室入选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名单

2022-03-08 1085 文: 图: 编辑:张新妍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发文公布了全国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名单,其中,上海理工大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参加的清华大学牵头的教改类工程创客教育虚拟教研室、西安交通大学牵头的课程群类热工基础课程虚拟教研室,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参与的、由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会牵头的专业建设类虚拟教研室,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生物力学课程团队参加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牵头的生物力学课程虚拟教研室,医学电子仪器课程团队参与的东南大学牵头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我校与江苏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联合建设的大学物理课程群虚拟教研室成功入选。

虚拟教研室是信息化时代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重要探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建强基层教学组织,引导教师回归教学、热爱教学、研究教学,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首批试点建设推荐工作2021年7月启动,经各地各高校和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专家综合评议,全国首批共计439个虚拟教研室入选,其中课程(群)教学类237个、专业建设类137个、教学研究改革专题类65个。

能动学院历来重视并不断采取措施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本次虚拟教研室申报,学院精心策划,根据国家一流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的特色和优势,联合国内多所高校,聚焦“知识、能力、素质、人格”的培养目标,秉持“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求创新”的培养理念,践行“线上学生自学、线下翻转教学、科研反哺教学、竞赛促进教学、实践巩固教学、思政升华教学”的教学方法,引领中国能源动力类教学改革。同时汇聚了全国热工课程优势单位,并纳入亟需发展的地方院校,采取“分区管理-区间融合”的组织管理模式,构建西部、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跨区域组织模式,形成子区域虚拟平台。工程创客教育虚拟教研室以工程创客教育教学研究改革为主题,开展多元探索,从组织运行、教学研究、资源共享、成果推广几个方面开展工作。热工基础课程虚拟教研室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为主导,面向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构建突破时空限制、“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师教研模式和学生大数据评教与交流新模式,形成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管理的新范式。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结合本校本专业特色和优势,联合国内多所高校,由建环教指委主任委员担任教研室带头人,参与建设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通过组织建设、平台建设、专业内涵建设、提升模式建设等四方面的建设工作,以期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虚拟教研室管理运行体系,以及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研究组织模式与经验,为全国各高校建环专业教学质量提升提供服务。通过参与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建环专业建设虚拟教研室平台,以此为依托整合全国设有建环专业高校的力量,对应新时代国家与区域对建环专业人才的需求,整体提升全国建环专业本科生培养的质量,助力建筑领域“双碳”目标的实现。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2个课程团队将在专业建设类和课程(群)教学类展开工作。建设期内,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团队将在聚焦创新教研形态、加强教学研究、共建优质资源等建设任务中发挥自身优势,充分运用虚拟教研室信息平台,加强专业建设、课程实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探索,为专业发展打开新思路,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筑牢基础。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团队成功入选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重要成果,标志着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在立德树人、人才培养、专业与课程建设、教学质量等方面得到广泛认可。 通过虚拟教研室建设,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定会夯实教学基础,扩大对外合作,培育一批教学研究与实践成果,全面提升教学水平。

大学物理课程群虚拟教研室以江苏大学颜晓红教授为带头人,由长三角地区四所工科特色优势明显的高校联合申报,主要成员包括各高校大学物理课程群骨干教师50人。课程群教师在课程教学改革、教研模式创新、优秀师资培养和优质资源建设等方面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和优势,为虚拟教研室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大学物理课程群虚拟教研室的成功获批,将有力带动学校虚拟教研室建设,推动长三角高校教学联动,推动各教学单位、基层教学组织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突破时空限制、地域限制、高效便捷的教师教学研究新模式,构建学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新途径。


能动学院参建教研室入选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参建教研室入选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参建教研室入选


大学物理课程群虚拟教研室参与项目入选


供稿:能动学院、环建学院、健康学院、理学院

供稿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