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这个名字来源于诗人屈原的一首长诗,也表现了我们科研和技术人员的情怀……”11月26日下午,“科研春风吹进复兴园”系列讲座第三季在教学楼学术报告厅开讲,本期主题为“飞往火星的导航制导与控制”,主讲嘉宾是我国首次自主火星探测环绕器副总技术负责人、八院803所(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卫星部党总支书记兼副部长朱庆华。他带着“天问一号”环绕器和“祝融号”火星车,引领中英国际学院学子“心至苍穹外,目尽星河远”。讲座由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行政副院长徐琳主持,120余名学生到场聆听。
徐琳主持讲座
讲座从“为什么去火星”“怎么飞到火星”“天问一号环绕器导航制导与控制分系统(即环绕器GNC分系统)”和“未来行星探测的展望” 四个方面展开,展示了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重要意义。朱庆华表示,去火星是一项必要的科研探索,也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中国是国际上继美国之后的第二个成功着陆火星的国家,是国际首个一次探测就实现了“绕、落、巡”三大目标的国家。我国凭借“天问一号”项目在大国博弈中手握有力筹码。朱庆华还用丰富的视频和照片还原了“天问一号”的火星之旅,展现了国家在航天领域的成就。
朱庆华做讲座
讲座中,同学们受益匪浅,积极提出关于火星探测的相关疑问,朱庆华一一耐心解答。
现场问答
航天是当今世界最具挑战性和广泛带动性的高技术领域之一,是推动国家科技进步的强大引擎。嫦娥奔月、天问奔火,科学家与工程师们薪火相传,肩负祖国重托,接续科学求索。希望大家探索未知、敢于创新、敢于研究,尽自己所能,为我国航天事业贡献力量,加快建设航天强国,助力强国梦、复兴梦。中英国际学院将不断提升育人水平,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而不懈奋斗。
供稿:中英国际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