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快讯

创意无限,校际协同,垃圾分类在行动——我校开展“垃圾分类”主题宣传与实践活动

2020-11-30900编辑:张新妍摄影:

“榴莲壳是什么垃圾?”“烟蒂应该扔进哪个垃圾桶?”“你知道我们的城市1天会产生多少吨的垃圾吗?”……这些伴随我们日常生活的问题,在上海理工大学有了更为生动的答案。11月25日,由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指导、本科生院(学生工作部(处))、研究生工作部、后勤管理处主办,环境与建筑学院承办的“垃圾分类新时尚,文明校园新青年”2020年上海理工大学垃圾分类知识竞赛(决赛)在先进制造大楼成功举行。同时,通过知识竞赛,上海理工大学协同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初级中学,开展了“大手牵小手,环保一起走”环境保护实践项目启动仪式,更加促进两校环保主题的社团共建、共享,进一步倡导垃圾分类的生活新风尚,践行环境保护的时代新精神。副校长张华,研工部部长魏东,本科生院副院长、学工部副部长、学生处处长何炉进,宣传部副部长孙立,机械学院党委副书记范正飞,医食学院党委副书记郑静,环建学院副书记冯磊,学生处、后勤处相关科室负责人,附属初级中学校务办公室主任李珏、师生代表及参赛师生出席了决赛现场和实践项目启动仪式。


活动现场


你的问题我来答,垃圾怎么分,赛场见分晓!

“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垃圾怎么分?”在紧张激烈的垃圾分类知识竞赛环节,比赛选手们展现出了丰富的垃圾分类知识和精彩的团队协作的风采。在“车轮战”环节,攻擂者与守擂者不断交替变换,不变的是参赛者与观赛者对知识的探究与追寻。在模拟垃圾分类环节,一张张卡片化作各类不同的垃圾,被选手们精准地投放到各色垃圾桶内,展现出了选手们准确、迅速的垃圾分类能力。紧张激烈的比拼之后,何炉进宣读了垃圾分类知识竞赛(决赛)的结果,嘉宾为获奖队伍颁发了获奖证书。


活动现场


环保实践怎么做,垃圾小科普,社团学真章!

“回收10吨废塑料,可以节省60吨石油开采,相当于一个小油田”“1个纽扣电池会污染60万升水,可以是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环建学院环境工程系徐苏云教授为在场同学进行垃圾分类的专业小科普,徐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同学们对垃圾分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期间,台下老师与同学积极提问,互动频繁,整场科普轻松、有趣。通过在课堂学、社团学、赛场学,以赛促学,以学促行,不断提升同学们对垃圾分类的认识水平,逐步将垃圾分类作为自身的行为习惯和终身贯彻的生活理念。


徐苏云进行垃圾分类专业小科普


大手小手分垃圾,文明新演绎,美丽变新样!

“棕色厨余倒剩菜,红桶垃圾最有害,干垃圾在黑桶待,蓝色回收才生态。”活动期间,附属初级中学环保社的同学们为大家带来垃圾分类情景表演。同学们的表演惟妙惟肖,台词巧妙地结合了当下垃圾分类的热点话题,引得大家连连称赞。

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和垃圾分类行为,是一场人人参与、人人获益的大风尚。会上,上理工与附属初级中学举行了“大手牵小手,环保一起走”环境保护实践项目启动仪式。通过两所学校的“长江大保护协会”“环保社团”的资源融合,促进两校紧密联系,共同守护校园环境和美好家园。冯磊和李珏为这两个社团的学生代表颁发了“环保卫士”奖牌,以表彰他们积极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在积极发挥垃圾分类先锋作用。


启动仪式


今年是“两山”理论提出15周年。本次活动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旨在进一步促进校园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上理师生主人翁意识,倡导上理师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积极参与和投入到“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中,立志争当新时代有为青年,大力弘扬志愿者精神,自觉践行绿色生活理念,逐步建立校园生活垃圾分类的常态化、长效化,引导人人共建共享绿色、美丽校园。


表彰获奖


合影


供稿:学工部、研工部、后勤管理处、环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