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矩阵

周到上海:上理工这名研究生身上故事多!

2020-11-182155编辑:董真摄影:陈征


今年7月,1995年出生的丁谷芽收到了上海理工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在未进入上理工之前,17岁的她高中辍学打工,18岁独自一人用75天骑自行车从宁波到达西藏,足足5000公里。

23岁骑摩托车环游中国,徒步东南亚,22000公里。

24岁自学日语,自学考研,备战考研仅用了97天,最终考研初试取得了383分的成绩,并以初试专业第二考上研究生。




不顾众人反对,17岁时选择从高中辍学

黑黝黝的皮肤、精瘦、娇小。

10月14日,记者在上理工见到了丁谷芽。



丁谷芽的家乡来自浙江宁波余姚,从小学习优异的她高中时期在当地一所重点高中就读,然而读到高二下半学期,丁谷芽却突然有了辍学的念头。

当时身边所有的同学、家人、老师都对她的决定发出了极力反对的声音。

以丁谷芽当时的成绩,在学校老师看来即使高三不再努力冲刺,考个本科院校没有问题,如果努力好好读下去,有希望进入更好的大学。

周遭的人无法理解丁谷芽辍学的举动。那段时间,丁谷芽的家里来了一波又一波人,甚至初中语文老师都特地赶到丁谷芽家中开导她,劝她继续读书。

“当时身边所有人好像只关心分数、成绩,让我迷失了读书的意义、生活的意义,使我觉得读书特别痛苦。”丁谷芽抬头望向记者说道。

在众人劝解未果后,17岁的丁谷芽在高三刚开学不久后辍学了。

历时75天,从宁波骑行五千公里到拉萨

在辍学之后,她做过流水线、当过服务员,最后在父亲朋友的一家企业里担任会计。

但是,丁谷芽只工作了一年不到,便萌生出了骑行西藏的念头,18岁时,这个身高只有1米55、体重90斤的女孩子,带着自己积攒的4500元积蓄,一辆1598元的山地自行车,一台4000元不到的尼康相机和50斤的两个驮包,踏上了前往西藏的骑行之路。

整整5000多公里的路,丁谷芽从宁波出发,转至上海,沿着318国道,一路向西。


18岁时的丁谷芽


作为骑行的新手,她坦言道当时准备的东西并不多,没有做详细的攻略,也没有准备高原反应所需要的药物,甚至补胎都是出发前和修车铺的小哥临时学的,但是就是有一种力量,有一种信念告诉她想要到达西藏,到达拉萨。

“骑行起步的前几站,在杭州、上海这些地方,旅馆价格我是付不起的,我只能拿着一个睡袋露宿街头。”

丁谷芽笑着说起第一次骑行遇到的住宿问题,“后面到了安徽省境内,小旅馆房间的价格只有30一晚,我能够承担得起了,便逐渐好转起来,后来也遇到了和我一起骑行拉萨的同伴”。

除了住宿的问题之外,在骑行之中,大大小小如轮胎爆胎、身体不适也都发生过。



丁谷芽印象最深刻的是,骑行路上自行车突然爆胎了。那一天还下着暴雨,丁谷芽虽然带了补胎的装备,但第一次补胎,反复补了三次才成功。

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她从一个小白新手,逐渐自己摸索解决方法,摸索补救措施,在一次又一次困境下,将这些问题一一克服与解决。

而在这一路上,可能会有暂停的时候,但她始终没有放弃过,退缩过,也没有打算回头停下,就像她的骑行之旅一般,不会停止。

这一次骑行,丁谷芽用了75天时间。

她自己认为,这次尝试给她阴暗的生活里透入了一点点的光芒,是封闭的屋子打开了一扇窗户,骑行让她感受到不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风采。

当然,除了这份感情之外,西藏也给她带来了景色上的净化与内心的净化,缥缈的云、湛蓝的天以及淳朴、干净又大爱的藏民,都在丁谷芽的内心里留下了深刻而不灭的记忆。


非全日制的专本套读,顺利取得本科文凭

西藏行后丁谷芽先后在两家公司从事外贸工作,长达4年。

2018年,年仅23岁的丁谷芽再度一人骑摩托车环游中国17个省份、徒步东南亚4个国家,全程22000公里,历时217天。



“2018年是我的gap年。环游中国让我的世界观打开了,不再只局限于自己所居住的小城市里,让我推开了世界的门,走到了真实的世界中。”丁谷芽说。

这次骑行这对于丁谷芽也是一种冲击,全新的世界观,让她对世界有了不一样的认知和眼界开拓。对于丁谷芽自己而言,这也是一种成长。

2016年,在和朋友的谈论之中,只有高中学历的丁谷芽逐渐了解到成人高考,那时他对学历这个概念还是很茫然,但开始注意这方面的需求,希望能提升学历为自己今后的工作升职加薪。于是同年9月,丁谷芽在宁波当地报名,参加了大专的学业课程,之后于2019年7月1日拿到大专文凭。

而在读大专期间2017年1月,申请了浙江大学的本科自考考试,也就是非全日制的专本套读。2019年12月丁谷芽以应届自考本科毕业生的身份,参加了全国研究生考试。

2017年报名自考后,丁谷芽第一年通过了7门,因为2018年的骑行计划中断了那年的自考考试,所以2019年任务就比较繁重,她一边自学日语,一边准备剩余考试的科目和浙大自考的毕业论文,而且当时还在继续工作。


手抄日语


在准备自考的过程中,她表示自学科目里比较大的难点是日语。对从未接触过日语的丁谷芽来说,日语的语法极难,她将语法和书本上内容,认真抄写在本子上,共抄写了两遍。

在冲刺日语考试阶段拼命刷真题,每晚熬夜与日语死磕。最终日语拿到71分,这个分数正好满足浙大申请学位的分数。

当时也处在自考本科写论文阶段,回忆起那段时光,丁谷芽告诉记者:“工作、论文、熬夜、昼夜颠倒,偶尔碎片化的时间去上海图书馆,抽时间复习考研的内容,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献给了论文。”

97天封闭学习备战考研,如愿考入上理工

在考研之前,丁谷芽也做了一番研究,她热爱上海这座城市,所以将学校锁定在上海,专业方面她喜欢英语,然后她把上海开设英语笔译的学校,做了地域筛选。

丁谷芽告诉记者:“几经比对后,觉得上理工不错,也可能是和上理工有着特殊的缘分。”

很快丁谷芽便确定了考研的学校—上理工,后期不曾变动过目标。“既然做了选择,接下来便是埋头苦学,奋战考研。”

在考研之前,丁谷芽还在上海一家青年旅社做了3个月前台,那时每天与老外练口语,口语水平突飞猛进。

完成本科论文后,丁谷芽从青年旅社辞职,回家开始全职专心备考考研。

2019年9月16日至2019年12月21日,留给丁谷芽的考研时间只剩97天。

考研备考阶段,丁谷芽删了微信,拒绝外界打扰,开始了全封闭式学习,时常在图书馆待上12小时。


考研笔记


在备战考研那段时期,丁谷芽也经历过痛苦压抑与彷徨,但丁谷芽认为,只要没有放弃,终究会在黑暗中撕开一道奇迹的口子,让阳光一点点透进来。

经过97天的努力,丁谷芽最终以383分(国家线355分)、初试专业排名第二的成绩,被上海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录取。

谈到学习经验,丁谷芽则认为这和过往的工作经验和骑行,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

之前4年的外贸工作经验,让她善于利用网络,从互联网中获取信息和学习的能力。

骑行让她学会了坚韧、克服困难,学会了如何静下心来专注于某件事,不轻易放弃。在行万里路之后懂得了“信念”与“坚持”的力量,而这力量适用于做任何事。

97天成功考研上岸,并非常人能做到。

但在丁谷芽看来,这并不是97天的学习成果,还有从小学习的积累,以及后续一些碎片化学习。

“知识与知识之间是相通的,看你有没有能力串起来,建立起底层逻辑。不然你学再久,你也只是摸到了皮毛,看到了表象,而没有领悟到精髓。”丁谷芽对记者说道。

“为什么读完本科,还想继续提升自己的学历呢?”记者将这个问题抛向了丁谷芽。

丁谷芽觉得,没有体会过大学校园生活是一种遗憾,而现在她正打算用研究生的时光,将这种遗憾弥补。

“行万里路是我重生的过程,读万卷书是新生,所有的一切才刚开始。”丁谷芽说道。

如今,丁谷芽已经成为了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的一名研究生,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丁谷芽希望从事自己专业领域相关的工作,成为一名优秀的笔译,为中国的文化输出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谈及人生方面,丁谷芽认为自己还是处于迷茫状态,不清楚目标是什么,一直是被别人的潮流推动着向前缓慢地进步的,但是她明白当她自己寻找目标后,便一定可以实现自我的一个大跨越。

除了职业规划与人生方向以外,对于丁谷芽而言,骑行的理想也许也会成为她的目标之一,她更憧憬着在30岁之前来一场环游世界的旅行,也想尝试着记录下自己走过的路,去过的地方,经历过的事,人生感悟等等,所以能出一本书,也是丁谷芽的梦想之一。



来源:周到

原文链接:http://static.zhoudaosh.com/C7F7691150DE89213078670A65899B05ECC294CEF3F5BB46440AFE0F538376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