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电刀是一种取代冷手术刀进行组织切割的电外科器械。传统的国产高频电刀存在着不少弊端,电刀的高温造成血液和油脂的碳化,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反复用刀片刮除刀头上的积碳,影响手术进度,外科医师每台手术往往需要每2-3分钟擦拭1次电刀。对此,上理工科研团队进行了单极电刀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出了高频电刀用高性能单极钨针电极和双极电凝镊,解决了这一难题。
据介绍,上海理工大学开发的单极微创钨针电极尖端采用自主研发的钨合金制作,能耐3000℃高温,通过磨削加工,电极尖端曲率半径可小于10 μm,在低功率下产生高密度的电流。该钨针电极对组织的热损伤小,切口平滑细腻,不易粘连组织,使医生手术视野清晰,并且电切、电凝可同步进行,既可实现精细组织切割,又能保证凝血效果,使得手术伤口愈合快,病患术后疼痛轻。双极电凝镊则将新型抗粘连合金材料涂覆在双极电凝镊的工作尖端,既保证双极电凝镊工作部分具有高的力学性能,又具有优异的抗粘连性能,有效地降低了使用过程中与人体组织的粘连现象,避免了在手术过程中进行反复擦拭与刮除。
相关科研人员介绍说,电刀与双极电凝涂层在改进后,预计每台手术可至少减少20-30分钟的时间,这样能够减少手术与麻醉整体时间,加速患者术后康复。“升级版”手术刀可广泛应用于普通外科、神经外科、整形外科、耳鼻喉外科、妇产外科、乳腺外科、肝胆外科等多种场合。
据了解,该成果已经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和上海长海医院试用,使用效果达到了国外知名医疗器械公司的同类产品水平,某些使用性能优于国外同类产品。
来源:上海科技报 作者:吴苡婷
原文链接:http://www.duob.cn/content.html?id=210879&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