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快讯

【三全育人进行时】陈树薇:初心在方寸,咫尺于匠心

2020-05-201113编辑:李思维摄影:

开栏语:今年是“三全育人”攻坚年,上海市作为全国“三全育人”综改试点省区,将接受教育部验收;我校也正着力构建以“三全育人”综改示范校建设为主体的“一体两翼”三全育人工作格局。

为了呈现辅导员、班主任、机关干部、后勤员工等上理人立足本职岗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平凡事、感人事,以及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敬业精神和专业作为,新闻中心推出“三全育人进行时”专栏,以激励每一位上理人更好地践行育人职责、担负育人使命,并从不同侧面反映学校推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每项工作都围绕育人、参与育人、支撑育人的生动实践。

 

我们正处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时代在变化,学生在变化,但不变的是辅导员的育人初心。在环境与建筑学院辅导员陈树薇看来,教育和成长是漫长的过程,是需要用初心去践行和守护、用匠心去坚持的事情,而她自己的目标,就是做这样一名“初心在方寸,咫尺于匠心”的辅导员。

疫情是战场,更是考验初心的课堂

1月24日除夕夜,陈树薇看到了上海市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的有关通知,同时,学院的工作群里,也陆续发布了应急预案。知悉情况后,陈树薇立刻在群里报告了自己仍在上海,而且随时可以进入工作状态。她主动提出联系学生,一边做好学生信息收集,一边叮嘱学生做好防疫工作。

随着学校开学时间的推迟,陈树薇在完成日常值班后,利用云平台,和学生开展在线交流,传递防疫相关政策,传达学校“声音”。同时,她与学生建立每日联络机制,确保他们情绪稳定、思想健康,针对疫情严重地区的学生,传递组织的温暖,对有困难的及时给予帮助。

疫情是战场,更是考验初心的课堂。陈树薇说:“抗击疫情是对辅导员的工作职责的挑战,也是对共产党员初心使命的考验。”

家校是桥梁,更是铸就匠心的平台

家校共育是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中的重要一环,旨在通过家庭学校平台的建立,为学生建立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平台搭建好了,好不好用还要看人。环建学院2017级本科生在大一结束时,绩点1.8以下学生人数高达77人,占全年级人数的20%。陈树薇看到这份成绩单后,迅速整理了全部380名学生的家长联系电话,通过短信将期末成绩告知学生家长,并附上一份“假期提升计划”。在300余条短信发出后,无数的家长电话来随之而来。他们有的惊讶,有的伤心,有的欣喜,更多的是对于学生成绩下滑的不理解,对于大学学习的不了解。陈树薇都耐心地一一为他们进行解答。同时,她建立“一学生一档案”,根据学生情况,制定不同的沟通周期和方法,确保对学生了解不脱节,对学生辅导不滞后,对学生关心不拖延。对于这种向家长“告状”的行为,部分同学是十分抵触的,陈树薇主动和他们谈心,鼓励他们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向家人沟通校内情况争取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经过两年的努力,绩点1.8以下的学生数量下降到7%。

“24365”是时间,更是辅导员工作的要旨

家校共育最困难的是克服时间问题,白天家长们忙工作,沟通交流只能在晚上进行。“一边炒菜一边和打电话是经常有的事情,朋友圈彼此点赞也是日常的一部分,感觉多交了一些朋友。”陈树薇说。

“刚开始建立家校联系时的工作量确实是巨大的,但不能轻易被吓退,将家校共育的理念传递给家长后,家庭会反过来帮助学校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家长能够有机会和学生一同成长,他们也会对学校充满感激之情。”陈树薇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工作做到更好。”

日常学生工作也是如此,除了白天经常连轴转,半夜里有突发情况是很正常的事情。这点上,她自认为对于家庭是愧疚的,经常吃饭吃到一半,就接起电话去忙了,等忙完后饭菜都凉了。即便在外出时,她第一时间要确认的就是自己的手机信号通畅。对她而言,学生工作容不得有1秒钟的“失联”,要确保24小时“不打烊”、365天全天候守候。

守一份初心,持一颗匠心。在践行辅导员工作核心价值的过程中,陈树薇兢兢业业十年。下一个十年,她说,自己还要继续保持对工作的热心、专心,保持对学生的爱心、关心,保持对自己的信心、决心,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陈树薇日常工作情景


人物小传:陈树薇,2010年取得上海理工大学环境科学硕士研究生学历,毕业后成为环境与建筑学院辅导员。在10年的辅导员工作中,陈树薇遵循家校联合共促学生成长的工作理念,旨在将学生家庭的支持体系纳入到大学教育和学生管理中来。她建立的多元化管理模式,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也优化了学生管理的模式。


供稿:环境与建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