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理头条

【战疫“理”的故事】守护上理家园,我们一直在您身边

2020-03-041778编辑:李思维摄影:

一把测温枪、一支圆珠笔、一本笔记本,成为他们的防疫“武器”,一只口罩、一副手套,一瓶消毒液,是他们的“弹药”。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保卫战士们坚守阵地、严防死守,牢牢筑起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守护上理家园,他们一直在您身边。

“学校门岗守得住,上理安全才保得住!”

奔走于军工路470号、516号和580号校门门岗,每天组织一次交接班会议,通报疫情情况,对每位上岗人员进行体温检测,禁止一切闲杂人员进入学校,对符合进校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和实名登记……作为军工路516号校区保安队长,周衡把一腔赤诚体现在疫情防控的点滴工作中,身先士卒给保安队员们“打样”。

“走了十几二十年的路,怎么突然就走不了了?”疫情初期学校实行封闭管理,面对家属区住户们的不理解是常有的事情,周衡总是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为居民们耐心讲解。“拦截车辆、要求佩戴口罩、进行体温测量、询问登记、防护提醒”是周衡每天上演无数次的“规定动作”,从1月24日开始至今累计记录近5000人次,未携带出入证件或未接收到入校申报批准,周衡和其他保安队员们的“黑脸”一定会唱到底。“通常情况下进校务工人员和学校师生都非常配合,不过但凡出现一个特例,我们也会将其‘拒之门外’,我们愿意去做门外客眼里的‘恶人’,因为学校门岗守得住,上理安全才保得住!”周衡说道。

原本打算春节返乡过年的周衡,在疫情爆发后毅然选择留校坚守,从1月20日至今,每天在岗12小时以上,自发延长工作时间,勇当排头兵。“这次疫情来势汹汹,家里人都非常支持我的决定。毕竟我是一线门岗的保安队队长,我有责任留下来和战友们一起战斗!”


周衡例行为保安队员开展岗前体温测试


“不怕!办法总比困难多!”

如果你听到如下话语,“请问您是几号楼几室的住户?”“请出示您的临时通行证”“您好,您订的桶装水到334号门岗了,我和同事帮您送上楼”……不要误以为是某某社区的工作人员在喊话,这其实是军工路334号校门保安人员的工作日常。

学校的保安人员怎么做起了居委会的工作?原来学校南区有4个出入口,其中3个出入口联通海洋大学和东海研究所,为了加强南区人员管理,南区海洋大学家属区住户统一从334号校门进出。南区学校假期留校学生只有40余人,但是海洋大学家属区的100多名居民的出入让保卫处南区安全工作负责人陈龙犯了难。“我们积极联系街道负责人,并配合对家属区进行人员管理和疫情防控宣传,结合街道提供的家属区人员名单,我们一家一户走访,并制作了100多张校园出入证。外来人员探望亲友,需要家属区人员到门口迎接,必要时请街道出具证明。”陈龙介绍道。334门岗这条防线的管理,从不知所措到井井有条,离不开陈龙的一句口头禅“不怕,办法总比困难多”。

2019年12月陈龙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从递交入党申请书的那天起,我便以正式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对待工作尽职尽责,遇到问题迎难而上,和同事们一起严守‘安全关’!”陈龙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面对即将到来的复工复学人流量骤增的现象,陈龙和他的同事们已经做好了相关工作预案,将用周到细致的工作迎接上理师生平安归来。


陈龙在学校南区门岗为来访人员登记


“践行保卫战士光荣职责,我们‘疫’不容辞!”

会议桌前,学校门岗保安负责人阎俊俊正在与军工路516号校区、1100号校区和复兴路校区共六个门岗的保安负责人,商讨门岗疫情防控操作方案,不断推翻、更改、完善,最终制定出适用于各门岗实际情况的疫情防控方案。

1月23日下午,学校召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专题会议,当晚18时起,阎俊俊就立即带领保安人员对学校各大门实行管控,打响了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第一枪”。给门岗保安人员做培训、时刻掌握监控室内六个校门各岗亭内和岗亭外情况、与巡逻班排查是否存在漏洞、排查各门岗防疫物资是否到位……在阎俊俊眼中,防疫工作无小事,哪怕是因口罩紧缺,保安队员重复几天佩戴一次性口罩,也同样逃不过他的眼睛,正如他所说:“一线人员的物资配备不容忽视,如果有一名队员因身体不适被隔离观察,那整个门岗的队员都要接受隔离,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做好保障”。

作为一名退伍军人,阎俊俊始终记得那句“战时就是命令”,如今“疫情就是命令”,尽管每天上班出发前,家里三岁的孩子还没起床,晚上到家时已经入睡,但他依然选择冲到一线,只为肩负起退伍军人和保卫战士的光荣使命。“军人的执行力和冲锋陷阵的勇气毅力,早就已经刻在我们的骨子里了,其实我们的保卫人员都是舍小家为大家,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一定会打赢!”


阎俊俊查看学校门岗进校人员登记记录表


“是共产党员,入党誓词决不能忘!”

“拥有13年党龄的‘老党员’”“退伍19年的‘老兵’”“同事眼中热心助人的‘老大哥’”“拥有19年工龄的‘保卫战士’”……虽然被贴上了众多标签,但在姜浏伟的心里,他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负责车辆户籍窗口办理的工作人员。

在疫情防控期间,作为保卫处车辆户籍窗口办理负责人,姜浏伟负责军工路516号校区的车辆管理工作,补全教师车辆“通行证”300份、办理保障各类车辆的“防疫期间临时通行证”300张,制作访客车辆的会客单,确保校外无备案车辆不能进校。保卫处的24小时值班室中经常见到姜浏伟的身影,对于值夜班他早已经习以为常,正如他本人所讲:“我平时会微信联系同事,有的从老家返沪需要隔离不能按时到岗,我就替他们值班,大家都是为了学校安全,谁值都一样”。值班期间遇到“小插曲”是常有的事情,但他总是能够根据经验妥善处理。回忆起正月初五晚上一名在校生要求住校的经过,他说:“虽然她体温正常,但是在当时疫情防控形势下,假期临时住校是不允许的。当时外面天气很冷,我们赶紧联系到她的辅导员和朋友,为她安排妥当,这我们才放了心”。

“是共产党员,关键时刻就要冲锋陷阵,本职工作更是要尽到责任,入党誓词决不能忘!”姜浏伟早已把党员的责任和义务融入到了日常工作中,他主动联系保卫处的预备党员和积极分子,在对方遇到棘手问题时,为他们献计献策。在2003年“非典”期间,姜浏伟也是学校的保卫战士,当年步入工作岗位不久的他,负责学校的消毒工作,“当时领导怎么安排我就怎么去做,不过今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后,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我把个人认为需要注意的事项和其他抗疫想法整理好,报告给上级领导,方便领导做个参考。”姜浏伟说道。


姜浏伟与学校巡逻队工作人员


“父亲,儿子想成为您的骄傲”

本应是喜迎春节的繁荣之景,本该是阖家幸福的团圆时刻,可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原本中国年的红火与祥和。对于复兴路校区保卫工作负责人华翔来说,父亲的病情加重,学校的安全亟待守护。过年,更像是在过关。

从大年三十开始,华翔保证每天在岗,根据校院领导指示全面实行复兴路校区的校园封闭管理,负责对进校工作人员进行体温检查、身份核实,配合后勤对全校进行消毒,解决留校学生的餐饮问题等。周围群众想要进校锻炼身体,他就耐心劝说,杜绝校外人员进校。疫情刚刚爆发时学校口罩没有发放到位,他就把家里刚刚买的几十只口罩放在门岗供大家使用。作为一名守护了11年复兴路校区的保卫战士,这里早已是华翔的第二个家,守住家门,守护家人,是责任,更是分内之事。

华翔的父亲因肺癌晚期,于大年初一住进医院,年十四去世,而在此期间,华翔在学校比在医院的时间多得多。“虽然家里就我一个孩子,但是在疫情如此棘手之时,我是父亲的儿子,更是保卫复兴路校区的主心骨,只要工作需要,我随时到岗。”华翔说道。作为中共党员、退伍军人、保卫战士,他尽己所能扛起重担、履行职责,但作为父亲的儿子,华翔虽满心愧疚但不曾后悔,“父亲也是一名党员,对我的要求比较高。父亲无论对事业还是家庭,都是尽心竭力,我是在他的影响下长大,他就是我的榜样和依靠。现在轮到我坚守岗位、守护家园,这也是父亲对我最后的要求。”


华翔在复兴路校区给进校人员测量体温

  

疾风知劲草,危难显担当。这五位保卫战士,他们是铁骨铮铮的退役军人,退戎装不退荣光,卸肩章不卸担当。疫情爆发后,他们承担起防疫工作的先锋,坚守学校第一道防线,他们是学校所有一线保卫人员的缩影。有一颗信心,叫上理工的万众一心,而这颗信心,是所有像这些平凡的保卫人员一样,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所有上理人筑就的。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到了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全体保卫人正时刻准备着迎接挑战,坚决守护上理家园,筑牢疫情防控的“钢铁防线”。


默默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保卫战士

供稿:新闻中心

文:李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