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简讯

深入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 加快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

——“企业家谈一流本科人才培养”专题座谈会在我校举办

2019-04-011399编辑:李卉云摄影: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强调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对于一流大学建设与一流本科人才培养的意义所在。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的一流本科人才,必须推动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长期以来,上海理工大学重视产教融合,积极探索“高校-行业协会-企业”协同的本科人才培养工作机制。从16年建立人才培养与交流合作平台,到17年签署行业学(协)会战略合作协议,再到18年签署产业学院协议,通过不断完善资源整合与平台搭建,切实推动产学研合作从“点对点”的传统模式向“产学研联盟”的新型模式转变,为上海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与中国制造2025的推进做出积极贡献。

3月29日,“企业家谈一流本科人才培养”校企专题座谈会于上海理工大学图文信息中心第二会议室召开。座谈会由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冷冻空调行业协会,上海通用机械行业协会联合举办。上海理工大学副校长张华,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校友会会长曹伟武、副会长吴兆林,上海冷冻空调行业协会秘书长邵乃宇,上海通用机械行业协会副会长余晓明,来自两家行业协会十四家单位的企业家,以及院校相关党政领导与专业教授出席本次座谈会。

会上,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马静波发言,强调校企双方应寻求多元路径,加强协同育人,推动一流本科人才培养。上海冷冻空调行业协会秘书长邵乃宇对上海理工大学向行业不断输送优秀人才表示感谢,强调校企双方应携手共进,对高端制造业人才培养做出积极贡献。上海理工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宇振盛围绕“对接行业,改造专业,引导就业”,阐述了学校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探索。高校应充分借助行业发展平台,吸收企业家实践智慧,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专题座谈会上,来自十四家企事业单位的企业家们各抒己见,踊跃发言、围绕一流本科人才培养提出诸多建设性的真知灼见。

一是拓展思政教育渠道,聚力立德树人工作。思想政治素养与道德品质,是许多企业评价优秀人才的首要指标。诚信、友爱、敬业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许多企业构建自身企业文化时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浦江物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傅其昌建议,高校可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建设,发挥企业文化中包含的思政教育功能,增强思政教育的亲和力。

二是注重综合能力培养,夯实专业基础教育。工程类专业本科教育需做到厚基础,宽口径,以培养拥有综合素养的卓越工程人才为依归。与会企业家从组织管理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交流沟通能力、抗压抗挫能力等多个角度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建议,强调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双翼并进的重要性。上海义邦聚合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付建林提出,校企双方可推进优秀企业家与学生的面对面交流,通过分享社会经验与个人成长经历,指导学生更好地将基础知识转换为综合能力。

三是强化职场适应教育,做好生涯规划指导。针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在进入职场后普遍面临适应不良、角色转换缓慢的情况,与会企业家们建议高校应加大生涯指导力度,强化职场认知教育。启真检测认证(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坤建议,高校可聘请高级工程师或杰出校友来承担部分班主任工作,通过有针对性的生涯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学生向社会人的转变。

四是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推动校企联合培养。高校在规划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时,应注重与市场发展需求接轨,与新技术发展接轨,对行业发展前沿问题保持前瞻性视野。为此,高校需充分依托行业资源规划培养方案。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校友会副会长吴兆林提出,可以增设企业实训、企业参观学习学分,或是制定专业教师与企业人士结对的双导师制度。多管齐下,切实推动校企联合培养力度。

上海理工大学副校长张华肯定了校企双方在推动产学研联合方面的既有成绩,并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杰出企业家为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过程出谋划策,为卓越工程人才的培育添砖加瓦。

此次校企座谈会的召开,既是对过往产学研协同模式的一次经验总结,也是对提升一流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深入推进本科教育“四个回归”的一次愿景展望。以此为契机,学校将继续深入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加快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为将学校建设成引领产业技术进步的创新型大学而奋斗。

  

会场交流


领导嘉宾发言


合影留念


供稿:能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