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真相时代如何辨别圈层文化中的信息可信度?“中外文化十讲”第七期第三讲举行

时间:2022-03-23浏览:274编辑:张新妍摄影:    通讯员:设置

3月9日,由沪江学院主办的名师讲堂——“中外文化十讲”第七期讲座式课程的第三讲,因为疫情以线上讲座形式进行。上海市浦江人才、华东师范大学国家话语生态研究中心(CTTI)副主任、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甘莅豪教授为线上150余位本科生带来了题为“后真相时代如何辨别圈层文化中的信息可信度”的学术讲座。

甘莅豪首先介绍了亚里士多德理论中说服他人的修辞三要素:“言说者利用社会身份的可信度来说服他人”的人格要素,“言说者基于形式、惯例、模式和逻辑等理性因素来说服他人” 的逻辑要素,“言说者以情感、情绪和感觉等非理性因素来说服他人”的情感要素。之后他讲到,大数据时代专家所代表的公信力所呈现的两种特有现象:一种为“塔西佗陷阱”现象——数据专家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被公众信任;一种为“豪猪法则”现象——公众一边质疑,一边不得不依赖数据专家。他详细解释了造成两种现象的原因。



讲座最后,甘莅豪就学生所提出的社会舆论场中具体遇到的各类谎言、谣言如何识别等问题进行了讲解。他表示,希望同学们借助对后真相时代各种类型的批判性思维、修辞策略和话语技巧的认识,重新评估媒体、法律、教育和科学领域中各种信息的可信度。


供稿:沪江学院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