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开展“德语文学中的中国形象——从丝绸之国到女诗人的世界”讲座

时间:2022-01-12浏览:526编辑:张新妍摄影:    通讯员:设置

111日下午,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谭渊教授应邀到我校开展“德语文学中的中国形象——从丝绸之国到女诗人的世界”讲座。讲座由国际交流处副处长陈琦教授主持,多位德语系教师及研究生参加活动。

谭渊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德语文学中的中国形象,从公元前5世纪末开始,跨越欧洲中世纪和魏玛古典文学时期直至20世纪德国专业汉学诞生。他介绍了欧洲对中国形象的早期认知——Sȇres(赛里斯),意为东方丝绸之国,着重讲述了魏玛古典文学时期的两位文学巨擘席勒和歌德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形象。这一时期,随着中国才子佳人小说《好逑传》《花笺记》《玉娇梨》被翻译到西方,席勒于19世纪初改编了童话剧《中国公主图兰朵》,歌德从英文转译出《百美新咏》中的四则轶事,并改写中国女诗人的诗歌,他们共同推动了中国“才女”佳人形象在德国流传。20世纪,以汉学家卫礼贤为代表,大量中国古代文化经典被翻译成德语,包括《老子》《庄子》《论语》等具有代表意义的中国文化典籍。这些一百多年前诞生的德语译本在现今图书市场仍然牢固占据图书榜单前列,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大国的形象。

讲座最后,谭渊与师生就相关学术问题展开积极探讨。

 

谭渊向陈琦赠书


合影留念


供稿:国交处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