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理研究生用爱打造跨越千里的“云课堂”

时间:2021-09-01浏览:740编辑:摄影:    通讯员:设置

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乡村振兴,教育先行,为了让优质教育资源向偏远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倾斜,我校研究生发起“云理织梦”爱心公益“云辅导”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对接上海市对口帮扶的云南省,利用“互联网+乡村教育”的方式为2500公里之外的云南省文山苗族壮族自治州乡村地区的孩子们带去了一个充实又欢乐的暑假,用心、用力、用情去为孩子们编织梦想、成就梦想。


“云理织梦”实践项目结课仪式


云南与上理的“云”相遇,让暑期有声有色

“云理织梦”爱心公益“云辅导”暑期实践项目由我校研究生团委发起,实践活动于7月初启动、8月底结束,来自光电、能动、外语、管理、医食、机械、材料、马院、版艺等9个学院的43研究生组成讲师团,为云南文山州乡村地区四、五、六年级的604名学生,带去了168课时的讲授、辅导,为孩子们带来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暑期辅导课程,项目让上理学子与云南贫困地区的小朋友建立深厚的感情,让这个暑假变得充实而有意义。


部分志愿者老师备课及交流


小朋友上课掠影


文化知识积淀与理想信念引导相融合,点燃孩子内心的“火种”

“云理织梦”实践项目的课程设置除了语文、数学、外语等基础文化课,还精心设计了“特色课程”。基础文化课程重在知识点积淀,特色课程则围绕百年党史、改革开放、上海发展、奥运精神、大学校园等多个专题来引导孩子们认识社会、关照世界。志愿者教师注重启发式教学,每一堂课都鼓励小朋友要敢于去尝试、去创新、去想象,在孩子们内心里点燃爱国爱党、努力拼搏、追寻梦想的火种,期盼他们能够依靠自己的努力走出大山,去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特色课程作业展示


情入课堂润物无声,实践成果掷地有声

为了保证授课质量,“云理织梦”实践项目组的老师们倾注了大量心血,从授课内容的选择到教学方案的设计严格把关。一遍遍试讲打磨,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以完整呈现45分钟的PPT。项目共计制作课件152份,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课件库。在一个月的教学过程中,同学们在课堂上积极和老师互动,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孩子们逐渐打开心扉,和老师们分享属于他们的童年故事。本次社会实践得到了云南文山教育体育局的积极肯定,双方协商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把短期的实践红利变为助力乡村教育长期发展的动力。


云南文山教育体育局的官方宣传

项目实效证明


强化在线教学反馈,稳步提升教学质量

在“云理织梦”实践项目课堂上,志愿者老师相当注重和孩子们的互动,为了提高整个课程的授课质量,项目组定期通过在线问卷方式搜集参与课程的同学、家长以及老师们的意见,并针对普遍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此外,为了提升团队的凝聚力,调动志愿老师参与积极性和志愿服务情怀,全体授课教师每周课程结束后开展经验交流会以及下周集体备课会,确保每堂课高质量地呈现出来。


课程建议


光电学院研究生赵同学表示:今年暑假的“云理织梦”暑期实践活动令我感受颇多。我感受到了团队分工合作的力量,大家各司其职、通力合作,成功圆满地完成了这项暑期项目;在个人成长方面,我体验了线上教学的授课方式,线上教学或已成当代教学的趋势,这必将成为我未来职业发展的参考经验;在与同学们的相处过程中,他们积极向上,汲取知识的蓬勃之势让我感受到何为“少年强则国强”。作为研究生的我们仍需不忘初心,牢记科研报国重任,不负韶华,砥砺前行!


在城乡教育资源仍需优化、均衡发展背景下,我校研究生利用自身所学,以实际行动扛起推动乡村教育振兴的使命责任。一个月的暑期陪伴,温暖了一颗颗纯真的心灵,埋下了一颗颗梦想的种子,书写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生动实践。乡村振兴需要滴水穿石,教育振兴也要久久为功,上海理工大学的爱心公益“云辅导”缘起文山,但不会止于文山,上理研究生将一直在路上,遍及更广的远方。


供稿:研究生工作部

周热点新闻

月热点新闻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