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喀什一家酒店的会议室,印有“‘家校携手·与理同行’上海理工大学少数民族学生家长见面会”的红色横幅,烘托着少数民族家长们热切的心情,大屏幕上则循环播放着体现上海理工大学风貌的宣传视频“我和我的学校”,向家长展示学生们的大学生活。
7月28日,学校10余名赴疆教师、30余名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家长代表的见面会在喀什举行。作为赴疆教师代表,学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孙红,本科生院院长甘屹,基础学院党总支书记曹英,环境与建筑学院党委书记金晶,副院长彭斌以及援疆教师饶平平出席见面会。
为梦想开始打开新视野
“我是一名退休干部、一名老党员,对孩子从小进行爱国教育,教她爱党爱国……”来自学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小阿同学的父亲,作为家长代表在见面会上真诚地发言,他说,“我们利用家住农村的便利条件,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她吃苦耐劳的精神,如今才成就了一名有责任心、善良的好孩子,我们以她为骄傲。”
随后,学校2019届优秀毕业生代表、喀什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艾则热提艾力·苏来曼详细回顾了自己在大学里所受到的教育,讲述了学习的努力付出与顺利就业的喜悦,并鼓励现场的师弟师妹们认真学习,以优秀成绩回报自己的父母和学校。学校少数民族专职辅导员玛丽亚老师围绕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介绍了学校的办学优势,并结合具体工作案例交流了经验,“我们谁又不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孩子呢,来到这里有党的好政策、有学校的关心,我们培养的是我们共同的孩子”,说到动情之处,不少家长为之动容,不停擦拭自己的眼泪。
为了准备喀什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家长见面会,在会前一周的时间里,一支由上海理工大学本科生院(学工部(处)、教务处、基础学院)以及玛丽亚少数民族教育工作室的8名教师组成的暑期家访团,在7月22日就奔赴新疆乌鲁木齐、喀什等地,走进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家庭,为学生及家长送上鼓励、支持与关心。这已然成为学校自2014年以来,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完善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共同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工作特色品牌。
为学生成长注入新力量
“你们从那么远的地方来,我们真的很感动……”说这话的是预科生小艾同学的母亲,只见她紧紧握着家访教师的手,激动地说道。“这一让人感动的场景,在后续家访的10余名学生家里,不断地复现着”,作为学校本科生院暑期家访团的领队,学校基础学院党总支书记曹英颇为动容地谈道。
小艾在预科阶段因身体原因办理了休学,学校始终牵挂着她。为此,家访团专程前往喀什市伽师县她的家中。这让原来几乎没有机会与孩子大学老师接触的父母尤为激动。面对面倾心交谈过程中,小艾的母亲向我们一一介绍了孩子休学期间的生活状态和思想动态,她表示,经过一年的调整,相信复学后孩子有信心、也能够更好地适应预科生活。孩子父亲也深情地说,“感谢上海理工大学对我们这么关心,让我们放心把孩子交给咱上理了!”对于学生家长的期待,家访团老师们一边感动于家长的热情和信任,一边和家长推心置腹地表示,学生遇到的困难需要家校双方共同、持续地关注,以便帮助小艾顺利完成学业。
在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学校少数民族教育专职辅导员玛丽亚、何晓娜老师在小热家里,向家长详细介绍了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以及综合表现。小热父亲表示,今后将主动加强与学校的沟通联系,及时关心、引导和督促小热的生活学习。对小热本人来说,原本以为是“告状”的家访,却提振了他的精气神、注入了新力量。他坚定地表示,自己将立志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不断提升自我,努力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回报家庭、回报社会。
为学生家庭带来新希望
从上海到乌鲁木齐、再到喀什,千里之行的家访让家访团每位成员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一次次与家长的近距离接触,也深深感受到孩子的成长环境、家庭教育理念对学生的影响。为了“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家访团刚在喀什下飞机,就直奔伽师县的学生小木的家,仅路上来回就超过了6个小时。一走进小木家,就充分感受到小木父母的热情。他们热泪盈眶,感谢学校对孩子的关怀,也表达了一定配合学校工作的意愿,并希望小木顺利毕业,回报党、国家以及学校的栽培。家访团为家长和学生分析了学业表现在未来职业选择中的重要性,详细讲解了学校的学业帮扶与困难资助政策,希望孩子能珍惜在上海理工大学就读这一来之不易的机会。
小海是本次家访中比较特殊的一个学生。家访团成员刚下车,看到的是两间平房、一面砖头墙以及一间水泥搭建的简易厕所。屋子里面,除了墙上宣传党的政策的海报、折叠得整整齐齐的床褥,并没有什么其他家具。从小被奶奶带大的小海,虽然家庭情况极其困难,还是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上理工并在自己热爱的英语专业就读。虽然她高中才开始接触英语,但她已经立志学成之后回到家乡,当一名人民教师,为更多的贫困学生播撒希望。家访团向奶奶详细介绍了小海在校学习生活情况,并鼓励小海好好读书、全面发展,向着上理优秀毕业生的目标奋进。奶奶哽咽地说:“孩子从小就很聪明懂事,能够去上理工读书很不容易,感谢学校和老师的关心!希望她不辜负党和国家的期望,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为努力奋斗提供新动能
即将大三的学生小杨主动邀请家访团上门交流。除了家庭困难,小杨面临的学业困难也不容忽视。家访团队和小杨父母进行了深入交流,详细了解学生的起居生活、家庭教育等情况,如实告知了父母学生的学业情况,分析讨论了小杨达成毕业条件所需要做出的努力。听完老师们的分析,小杨不无感慨地谈道:“我已经到了大三,我是该为自己的梦想寻找未来。我会改掉以往的缺点,努力考研,回报父母。”看到他在家访老师面前的保证,小杨母亲欣慰地一直点头。真诚希望孩子振奋精神,纵使面前是一座大山,也要有信心跨越。
在每一个学生家里,家访团都深深感受到了少数民族家庭的淳朴、热情和善良,在详细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家庭背景、学业情况之后,家访团的老师们会对症下药和学生父母沟通交流,帮助学生一起探讨如何解决学习生活、未来就业中的实际困难,鼓励学生用功学习、做好规划。
正如家长见面会上,学校本科生院院长甘屹介绍的,“上海理工大学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认真抓好少数民族学生预科学习、新生入学、本科教育三个阶段,围绕学业进步、生涯教育、特色团队打造以及安全稳定,扎实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家长见面会及家访工作虽然只有短短数天,但这跨越千里的家访不仅展现了上理工对少数民族学生教育培养工作的重视,面对面的倾心交流更拉近了老师和家长、学生之间的距离,也走进了少数民族学生的生活环境、内心世界,感受到少数民族家庭的艰辛与奋斗。
作为学校少数民族工作的特色与品牌,作为本科生院凝聚家校合力的举措,少数民族学生家长见面会和家访工作,是切实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家校协同育人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一项重要举措,将结合学生发展的需要继续开展。家访路千里,家校情相寄,学校也将一如既往重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着力提升少数民族人才培养质量,全面助力少数民族学生成长成才。
(因被家访对象要求,文中涉及学生的姓名均作了处理。)
合影留念
供稿:本科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