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云端”招聘会、与企业面试官用视频完成面试……对高校应届生来说,无论招聘规模、模式,都让今年的就业季注定不平凡。“‘宅’在家中怎样找工作?”“视频面试和传统形式相比有什么注意点?”针对同学们在求职中的难点、痛点,记者走访发现,上海高校纷纷打出促进就业“组合拳”,创新就业推进工作模式。这不,自制就业“综艺”、化身“主播”在线答疑、三方协议“全国包邮”……“新奇特”且“五星好评”的创新服务都来了,只为助力毕业生打好这场就业“突围战”。
自制就业综艺节目精准推介职位
怎么从浩如烟海的求职信息里选择“靠谱”的企业? 怎样选择最适合的专业对口行业?不少应届毕业生会有这样的迷茫时刻,上理工学生就业指导中心85后裴菁老师自制了一档就业 综艺节 目 ——《职味等你来》。“说是综艺节目,其实是希望用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提供就业服务,关键词就是吸引力、真实性和针对性。”
在节目中,裴菁变身主持人,亲切地称呼屏幕前的同学们为“宝宝”,针对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同学,挖掘出招聘海洋中的岗位信息“干货”。在每期节目中,以活泼风趣的语言风格,为大家推介2-4家精选企业。
“身边的学生都是20岁出头的年轻一代,他们喜欢看各种综艺,喜欢刷抖音等视频节目。所以,我就自制略带综艺感的视频节目,希望同学们就像看综艺一样,可以躺着看、吃饭看,用碎片时间就可以看或者听。”裴菁认为,“看图像确实要比看大段文字尤其是专业术语很多的文字要来得有趣,不是吗?”
而为了打好就业“精准牌”,上理工各学院也推出了系列举措。中英国际学院结合办学特色,邀请知名企业人事负责人担任“企业导师”并开设云讲坛,有针对性地进行直播讲解;理学院开展“面试实战演练”,以岗位需求为导向,针对学生求职中的优劣势进行演练并指导,一次性向1家企业成功推荐6名学生;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则邀请了历届校友分享求职经验,以朋辈的力量促进就业。
生涯工作室老师化身主播在线答疑解惑
从参加网络招聘会、线上投递简历,到视频面试、“云端”签约,疫情之下,应届毕业生求职的流程也在发生改变。不能面对面和企业交流,让很多同学都觉得很忐忑,尤其是面试环节,网络的延迟、视频的清晰度都让交流的顺畅程度打了折扣。
“老师,视频面试时,我回答完问题之后,面试官过了好一会儿才说话,她是不是对我有意见啊?”面对冰冷的摄像头,有类似这样焦虑情绪的同学不在少数,为此,上海理工大学锦绣生涯工作室最近一直在进行线上就业指导。
工作室的多位老师纷纷化身主播,其中既有就业中心政策专家,有熟谙参军政策和面试技巧的辅导员,也有了解行业需求的明星班主任、专业老师,还有学院职业发展中心项目专员,他们从求职过程中的方方面面为同学们出谋划策,“就业政策与咨询”“网络求职渠道”“视频面试技巧”“职场形象”“AI面试及对策”“如何化解面试焦虑”“面试礼仪”等专题相继推出。
目前,人气值已累计超过4.6万。应粉丝要求,主播们还把直播课程录播下来挂在B站,近50个视频可以实现随时“回看”。
毕业生就业三方协议实现“全国包邮”
作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女生,丁媛媛一直以为自己的就业注定很困难,特别是在疫情下的这个特殊时期,但没想到的是,自己的求职之路还算顺利。“通过辅导员老师在班级群里每天发布的各种就业信息,我成为上海市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这次招聘唯一签约的女生。”丁媛媛说,学校提供的每一个招聘信息都是在给我们机会,而毕业生要做的就是去抓住机会。
“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在充分调研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群体的基础上,系统制定《202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预案》,就业应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指导各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借助信息化手段加强线上校园招聘和就业信息服务,加强分类指导帮扶,实行一生一策、一生一档等,积极推动就业。”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校长柯勤飞介绍。
在学校相关政策措施指导下,各学院“八仙过海,各展神通”,比如城市建设与安全工程学院专门设计了毕设指导环节就业五问:一问最近参加了哪些(家)用人单位的面试? 二问最近是否在某家用人单位有了稳定的实习机会? 三问实习情况如何? 四问是否有签订三方协议的意向? 五问还需要怎样的岗位信息或求职指导? 在每次指导过程中,就业指导教师都会按照这“五问”了解学生就业现状,设身处地地指导学生就业。
另外,疫情期间,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充分整合各专业优势和校企合作单位资源推动就业工作,并积极鼓励学生和企业进行网络签约,为学生和用人单位提供《4步图解网上签约》,解读相关政策,帮助学生和企业完成网上签约,提高就业效率。而对于一些无法实现网上签约的学生,则通过快递三方协议的方式实现“全国包邮”。
来源:青年报 记者:刘昕璐
原文链接:http://app.why.com.cn/epaper/webpc/qnb/html/2020-06/12/content_105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