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在面对记者“为何能够如此成功”的提问时,NBA传奇巨星科比曾有过一个广为流传的回答:“你知道洛杉矶凌晨4点是什么样子吗?”
今年1月初,上海理工大学研究生团委志愿者部发起了一个“温暖送给校园守护者”的公益活动,邀请同学们清晨早起去看看:究竟哪些人在守护着校园。
出乎意料的是,在微信发出志愿者招募贴时,2小时内便有100多人报名,16人的名额瞬间被秒光。
随后,这个“温暖送给校园守护者”的活动,他们又扩展到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
清晨5点半:温暖送给校园守护者
1月8日凌晨4点,林颜(化名)惊醒,扑腾从宿舍床上弹起,看看手机,时间还早。他松了一口气,蹑手蹑脚起床打热水、洗脸,生怕吵醒舍友。
5点不到,他走到宿舍楼大门口,跟宿管大叔打个招呼,大叔心领神会,开门放行。
5点刚过,他来到集合点,在刺骨的寒风中打了个冷颤,见到志愿者部负责人李松和几位骨干早就到了,物资材料都准备齐全,他顾不得寒冷,赶快进入角色找活干。
清晨5点30分,夜色依然笼罩着上海理工大学静谧的校园,借着路灯昏黄的亮光,林颜从食堂取回了此前预定好的50份热气腾腾的早餐。随后,志愿者一行16人分成两组,奔赴大门、教学楼、宿舍、食堂……
一大早去这些地方做什么呢?
志愿者们找到坚守在工作岗位的保安、保洁员、环卫工、食堂阿姨、宿舍管理员,为他们送上爱心早餐和手冲豆浆、暖宝宝、手套……
保温瓶冒着热气,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跟他们拉起了家常。
一如既往忙碌中的保安、舍管员、保洁员被突如其来的问候暖到了,一位食堂阿姨忍不住念叨:“孩子们有心了。”
在这次活动中,志愿者们看到了保洁阿姨一大早,便双手浸在冰冷的自来水桶中,反复搓洗一块抹布,擦拭黑板…
每天清晨,我们习以为常的美味早餐、干净黑板、安静的学习、休息环境,都是她们辛勤付出的成果。
一位志愿者说,“有时候,我们还抱怨早餐不够可口、食堂排队太久、教室不够干净,真不应该”。
招募:100多人报名,16个名额被秒杀
林颜参加的这次温暖送给校园守护者的公益活动,是上海理工大学研究生团委志愿者部发起的。
在微信发出志愿者招募贴时,2小时内已有100多人报名,16人的名额瞬间被秒光。
李松是上海理工大学研究生团委志愿者部负责人,今年读研二,大家报名的踊跃,大大超出了李松的预料,让他又惊又喜。
实际上,在此前,他曾做了最坏的打算,
万一没人报名,我们团队组织者加骨干十几个人也够了,没想到同学们这么积极……
平时,在学习之余,李松在研究生团委老师的支持与指导下,经常会带领学生志愿者服务校内外各志愿活动以及上海城市各大赛事,他们曾走进杨浦区图书馆、老人社区等,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浏览新闻、用微信聊天……
这次“温暖送给校园守护者”的公益活动,也是与老师、同学们商议后想到的。
考虑到1月8日暖心感恩“上理守护人”的活动,还有大量同学热切希望参与其中,于是便有了第二期上海理工大学暖心感恩“城市守护人”活动。
1月13日腊八节当天清晨5:30—6:30,志愿者们再一次出动。只是,这一次,他们走出了校门,为申城的守护者们送去了冬日的温暖。
每人都有着感悟与收获
活动的路线是提前规划好的,但在慰问早餐店夫妇时,我们意外遇到一群来吃早餐的建筑工人,当时6点不到,天刚蒙蒙亮,他们一身工作服沾满了砂浆水泥。
作为志愿者之一,喜欢干净的万丽同学(化名)习惯性地往后退了两步,“但是转念一想,他们就是我们要找的普通劳动者,于是大家就跟他们聊了起来,聊着聊着才知道他们很多人几年都没能没回家过年了,有的是工程时间紧,有的是舍不得花钱买车票,听得我心里酸溜溜的。”
活动中,志愿者们路过一个公共厕所,看到一位阿姨正在值班。同学们连忙捧出爱心早餐,冲上豆奶,阿姨一开始还连连推辞,说“不要”,后来盛情难却,又“谢谢”说个不停。
在聊天中,志愿者们得知,这位阿姨每天早晨5:30就要上班开始打扫了,因为家住周边的居民爷爷、奶奶很早就要出门遛弯、买菜了……
几乎每一个志愿者,在这次活动中,都有着自己的感悟与收获。
我第一次知道环卫工人扫马路要看天气,天气晴好2个小时扫完;刮风下雨要提早1小时出门,大约清晨4点就得出门,需要3个小时才能扫完,赶在7点之前收工。
陈弘(化名)同学感慨,“原来天气不好时,地上塑料袋、饮料盒特别多,很多垃圾黏在地上扫不动,要用铁夹子一个个夹起来,会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
在聊天中,陈弘还得知,这位环卫工人有个儿子,在华中农业大学读书,扫马路只是他的兼职,他白天还有其他工作。
林颜同学则遇到了一位公交司机,坚守岗位30年,“每天早出晚归,准时接送风雨中的行色匆匆的人们,真不容易”,我从来没起过这么早!环卫工、公交司机、保安、保洁员……他们每天那么早出门工作,太辛苦了。
初衷:感受校园以及城市的温度
在这两次志愿活动中,因为经验不足,也出了一些意外。
“因为天气太冷,第一次在校内参加志愿活动时,早餐很快就冷掉了,” 陈弘遗憾地说,“第二次活动前,我们向食堂借来包食物的白棉被,包子送到大家手上时还是热乎乎的。
“下次活动时,我们要增加体验深度,比如,帮阿姨打扫1间教室……”李松话音未落,其他志愿者就抢着说,“我要帮环卫工人扫1小时地”、“我要帮保安站1小时岗”……
七嘴八舌的讨论中,下一次活动的流程、方案又已雏形初具。
“平凡见不凡,成才先成人。”上海理工大学研究生团委书记李晓庆老师直言,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弘扬坚守、奉献的劳动精神,让学生们融入社会,心怀感恩。
李晓庆说,现在,不少大学生都是家里的掌上明珠,平时学习压力比较繁重,没有机会接触社会,希望通过这类公益活动让同学们突破固有的舒适圈,感受自己校园以及这座城市的温度。
来源:新闻晨报客户端周到 作者:佟继萍
原文链接:http://static.zhoudaosh.com/01735189926DB42F14227CA3F51D154B4306636175F050F8CC5F5B770553C4C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