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上海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师(李春波)工作室联合名师(李正云)工作室在我校举行联建及专题带教培训活动。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李春波教授、李正云教授、名师工作室全体学员,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徐勇副主任医师,我校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教师等二十余人出席。学生处处长何炉进、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杨颎对两工作室一行表示欢迎,并参加联建活动。
杨颎首先简要介绍了学校基本情况及我校“医教结合”模式、“大中小一体化”发展等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李正云工作室”学员、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顾亚娣老师汇报了一例学生家庭与亲密关系的咨询案例。顾老师从个案基本情况、咨询过程、督导问题等方面对咨询全程进行复盘,详细地分享了咨询思路、咨询技术、咨询困惑等要点。
到场专家和学员对该案例进行了深入研讨和反馈。带教专家对该咨询案例的前期咨询过程给予充分肯定,并从不同侧面进行指导。李正云指出,学校心理咨询与校外咨询的突出区别在于专业人员角色任务的差别。前者要求课程教学、宣传教育和咨询辅导并驾齐驱,心理咨询中“价值中立原则”和学校咨询中所需要的引导性虽然让校园咨询师不时感到挑战,但都是基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目标。李春波对个案的核心问题、家庭关系、人格结构等进行深度剖析,并对成长史评估、咨询思路和方法、精神健康状况和药物治疗等进行指导。徐勇指出,咨询环境是咨询设置的重要要素,学校开展心理咨询的环境与精神专科医院、社会心理咨询机构有明显的不同,需要对咨询目标、价值导向、咨询时长等方面做充分的考虑和严格的设定。三位专家共同强调,在学校开展心理咨询不仅要注重技法有效性,还应讲究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的引领性,特别是在学生身心健康或生命安全面临潜在危险时进行安全教育和价值引导。
下午,李春波首先介绍了“巴林特小组”的概念及工作方式。“巴林特小组”模式有利于教师更好理解学生、识别自身对学生的情感(反移情)、培养敏锐的倾听能力、合理宣泄负向情绪、降低职业耗竭感,进而强化师生联盟。之后,李春波作为组长现场演示“巴林特小组”的工作过程,10位名师工作室学员及我校辅导员踊跃报名参与。李正云则从文件背景、起草思路、主要内容和工作要求四个方面全面解读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上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意见》的颁布实施,将进一步推动上海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体系化,全方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专题带教培训活动
我校自2019年启动教师心理健康促进项目以来,十分注重对教师心理理论和实践的分层培训。本次邀请两个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到我校举行联建活动,将有助于我校学工队伍全方位理解心理健康教育最新文件背景与内容,进一步提高心理育人能力,促进学校三全育人工作的发展。接下来,我校将依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上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文件精神,继续完善学校心理健康工作内容,助力我校高水平大学建设。

合影留念
供稿:本科生院(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