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我们向学校建议,为扬州籍赵寿先等四位烈士在复兴路校区建立纪念碑。”上海理工大学副研究员李道康联系记者称,他一直在挖掘赵寿先的红色史料,整理出部分关于烈士赵寿先的部分老旧照片,希望烈士的家乡人也能一览烈士的部分史料,传承红色基因。
部分照片首次在家乡“亮相”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这些照片比较珍贵。”李道康说,作为中共上理工复兴路校区退休第二党支部书记,支部一直比较关注复兴路校区的赵寿先、郑显芝、蒋传宗、孙龙昌四位烈士的红色基因传承,他也一直在调研整理赵寿先烈士的史料。

赵寿先给二姐赵棣先表白对个人前途的亲笔信
李道康说,扬州籍烈士赵寿先写给二姐赵棣先的信中,对个人前途想法的内容感动过很多人,但信件的原件照片,家乡可能还鲜有人见过。
“一个阶段又一个阶段,不断地奋斗,只会把人锻炼得更坚强,现在没有什么可怕,文凭是另一回事,可有可无。”信中,为了民主和自由,赵寿先作好了抛弃一切的准备。

1949年6月下旬在国立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大礼堂举行赵寿先烈士追悼会

1950年5月21日中国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工作委员会在上海举行的七烈士纪念会
老照片中,有1949年6月下旬在国立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大礼堂举行的赵寿先烈士追悼会现场,有1950年5月21日中国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工作委员会在上海举行的赵寿先等七烈士纪念会现场。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当年9月,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组织英雄模范人物评选活动,曾在南京求学的赵寿先烈士被授予“3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南京英雄模范人物”,其证书和奖章照片也被李道康整理成册。
多所高校不同形式纪念烈士
扬州籍烈士赵寿先的红色事迹,李道康一直在挖掘整理,根据这些年的挖掘素材,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为题整理出7000多字,由苦寻报国路至寻求民主到成为先锋战士,讲述了赵寿先短暂而又感人的一生。
1947年,赵寿先从中央大学毕业后来到上海,在上海国立高级机械学校(现上海理工大学)任教。面临着中国两种命运的决战,他无暇考虑自己事业,仍然以主要精力从事学联和青年工作。

赵寿先烈士牺牲地点(旧址)
1948年9月,上海利群书报社从香港订购的一批进步书刊在海关被上海警备司令部稽查处查获,军统特务大肆逮捕有牵连的人,10月31日清晨,赵寿先被捕。

1948年11月20日凌晨4点,赵寿先趁着看守特务不备的一瞬间,爬上窗台,奋身一跃,从三楼窗口纵身跳出,壮烈地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时年仅二十五岁。
当年,特务们费尽心机,没有从赵寿先的嘴里掏出一句他们需要的话,留给他们的只是一张空白的供词,还有共产党员和农工党员不可征服的形象。
“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纪念馆有他的事迹展示,南京大学校内的纪念碑上有他的名字,东南大学有他的事迹介绍。”李道康说,上海理工大学2007年建校100周年时为赵寿先制作了浮雕像,多所高校以不同的形式纪念这位扬州籍烈士。
已建议复兴路校区建纪念碑
“今年7月,我们向学校建议,利用复兴路校区革命斗争史的翔实资料,对革命斗争史资料进行特色化陈列。”李道康说,通过资料展示革命先烈光辉形象和英雄事迹,为赵寿先、郑显芝、蒋传宗、孙龙昌四位烈士在复兴路校区建立纪念碑,供大学生和学校周边社区民众和中小学生参观、学习和瞻仰。
明年是建党100周年,届时,家乡人到了上海,又有了一处瞻仰赵寿先烈士的地方。李道康表示,在上海解放前白色恐怖下,“利群书报社案”壮烈牺牲的七君子中,复兴路校区赵寿先、郑显芝烈士有着双重身份,既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又是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党和国家,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都给予两位烈士高度评价。
“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身份,我们也建议学校与中国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员会联系商议,在复兴路校区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李道康说,引入社会资源,也是加强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新途径,更是对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祖国解放和人民幸福的赵寿先、郑显芝两位烈士的永久纪念。目前,相关建议已经交至学校。
来源:扬州发布 记者:孟俭
原文链接:http://m.yznews.cn/p/112835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