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丁晓东校长:在后疫情时代逐浪前行

献给2020届全体毕业生

2020-06-223105编辑:董真摄影:王博

在今年这个特殊的毕业季,学校在严守各项校园防控措施的基础上,为全体毕业生精心准备了一场“在现场”的毕业仪式。在6月19日举行的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校长丁晓东深情寄语2020届全体毕业生: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在后疫情时代逐浪前行!

以下为校长丁晓东演讲全文。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全国复工复产复学的非常时期,上海理工大学抓紧推进毕业生返校工作,许了你们一个“可触摸”的菁菁校园,许了你们今天这场“在现场”的毕业典礼,只愿你们不留遗憾地奔赴前程。首先,我要向圆满完成学业的2020届全体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毕业生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向为同学们成长成才付出辛勤努力的各位老师和家长,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扰乱了整个世界的脚步,“艰难”已经成为全球关键词。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路,注定曲折而坎坷,既要紧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又要稳定民生;既要探索防控常态化机制,又要发展经济,难吗?难!对于步入高水平大学建设关键期的上海理工大学而言,既要严守健康安全底线,又要满足师生合理利益诉求;既要确保疫情防控不放松,又要做到事业发展不止步,难吗?难!对于今年毕业的你们而言,就业正好遭遇疫情,又逢大学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经济下行压力、出国深造受阻等多重因素叠加,难吗?真的难!然而,我更想说,艰难是胜利的前奏曲,挑战是成功的直通车,在你们背起行囊、扬帆远航的这一刻,我送给你们三句话:

第一句话:倒悬之危,尤须坚韧

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在抗击疫情的艰难时刻,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短短几个月便取得阶段性胜利,恢复了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充分展现了“坚韧”这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你们的母校充分抢抓疫情“停摆”的空窗期,把疫情按下的“暂停键”,变成了推动事业发展的“快进键”:我们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确保“停课不停学”;我们加快科研攻关,庄松林院士和顾敏院士领衔的光学工程团队,接连在Nature、Science子刊发布世界级成果;我们增进开放交流与协同创新,与商飞、中科院、上海交大医学院、中国银行、光明集团等开展全面战略合作,攻关“卡脖子技术”;我们推进“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智慧校园提速上线;我们闻令而动、抗疫而行,精准施策、守护校园。正是在艰难中不改初心、持续奋斗的姿态,让我们有信心和底气,坚定推动复研复学,你们便能相聚于此,参加这场特殊而别样的“人生加冕礼”。

艰难不是拦路虎和绊脚石,而是考验你们品质和能力的时代问卷。倒悬之危,尤须坚韧,无论你们遭遇多少困难和阻挠,请坚持“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倔强,坚持敢于豁出一切的无畏,勇敢逆风飞扬,为自己加油,为梦想奋斗!

第二句话:摩厉以须,危中寻机

危机危机,危中有机。去年学校克服重重困难,花大力气改造第一教学楼,建设99间不同类型的智慧教室,同一时段可同时容纳5000余名同学上课。启用以来,已完成1372门次的直播录播教学任务,直播时长已超过7000小时,可同时为身处课内、校内、校外的同学,提供高清流畅的直播、录播、点播课程,有力支撑了疫情期间的教学工作。同学们分批返校后,学校用不到两周的时间上线了“公共场所导引系统”,让大家能够随时随地通过移动端,查看校内各公共场所的开放时间、人流量和承载量,既方便了师生,又有效避免了人员聚集。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谁也不能预料突发事件,但正是学校的因势利导、前瞻布局、未雨绸缪,才能在紧急应对疫情中,有条不紊、游刃有余。此外,疫情爆发后,庄松林院士团队快速响应,仅用18天就推出新冠肺炎病毒9通道快速检测设备,为疫情防控争取了时间。能动学院杨其国教授团队及时攻关,提出了传染性医废处理快速消杀技术方案,助力守好抗疫最后一道防线。还有因疫情需要研发的紫外线消毒灯、地铁环境管理优化方案,受口罩机启发而研发的手术缝合针尾孔加工新方法等等科研成果。长久积累和不懈钻研,让努力奋斗的科研工作者,于危机之际,寻得科学研究的空白和盲点,在战“疫”中释放科技创新的强大动能。

同学们,世上没有幸运之神的宠儿,只有为抢抓机遇而时刻准备的奋斗者。“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希望你们始终保持奋斗的习惯、学习的热情和危中寻机的敏锐,在挑战中寻找机遇,在变革中实现突破。

第三句话:未来已来,日生不殆

一场疫情改变了世界格局,也颠覆着全球生态,我们已经进入“后疫情时代”。新技术革命加速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虚拟空间与真实空间的高度融合,数字化、智能化浪潮奔涌而来,新应用、新业态方兴未艾,互联网迎来了更加强劲的发展动能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抗击疫情瓶颈期,在线新经济逆流而上,数字新基建加快提速,既有扎实专业基础,又有深厚计算机素养、互联网思维的跨界融合型人才,成为后疫情时代的“新宠”。你们这届毕业生中,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侯杰同学让我印象深刻,他的专业方向是医学信息工程,但从大一开始,他就出于对游戏开发的浓厚兴趣,花了三年时间自学了虚拟现实、交互体验等技术。在今年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他那份“游戏研发技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简历,让一家医疗科技校友企业一眼相中。目前他已经作为实习生进入了该公司团队,专门为康复训练器械加入游戏元素,帮助脑卒中、偏瘫病人从枯燥、机械的康复训练中解脱出来。侯杰同学所从事的“智能复健师”研发工作,正是当今数字化浪潮下的新职业、新需求。

“坚韧”一词由“坚”和“韧”二字组成,本身就蕴含着刚柔并济、张弛有度的辩证法与方法论。未来已来,我们强调“坚韧”的品质,就要与时俱进、灵活变通,以更开放的眼光和心态,认识、接纳、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树立新思维,练就硬本领,争当后疫情时代乘势造势的有用之才。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同学们,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你们生逢其时、重任在肩,艰难随行、未来可期。愿你们不为风雨所惧,不被干扰所惑,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披荆斩棘,自强不息;以“立根原在破岩中”的韧劲,知难而进,傲立潮头,在这风云际会的后疫情时代,劈波斩浪,勇往直前!

母校祝全体毕业生一路平安,前程似锦!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