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头部banner

【上理封面人物】牛海:讲有定力的思政课,做有情怀的引路人

2019-12-091640编辑:摄影:

牛海老师从教16年,担任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部主任,是我校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讲师团成员,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理事、上海市毛泽东思想研究会理事,获2019年上海市育才奖、上海理工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今年9月参加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比武获一等奖。

努力为学生建立有“免疫力”的道路自信

“让学生在长时期内对问题有稳定的认知,注重在学理上的分析,促使同学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中国发展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并随着年龄增长,阅历增加,学生对于思政理论的理解也逐渐加深。”这是牛海老师的教学追求,即给学生建立思想层面的有“免疫力”的自信,不会轻易地被外界因素所干扰。学生从逻辑上被说通,所以能够坚信自身命运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懂得既要有低头做事的能力,又要有抬头看路的眼光。

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大三学生钟献彪上了牛海老师主讲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对牛海老师的讲课逻辑印象深刻,“他的思政课经常会结合别的学科知识,比如经济学、社会学等来解释一些相对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论,我每次听完牛海老师讲课都会恍然大悟,不会觉得思政理论离我很遥远。”学生们懂得了其中的逻辑关系,才有了思想上的“免疫力”。

着力以科研带动教学水平的提升

近两年,牛老师在CSSCI等不同级别的期刊发表马克思主义研究、宣传和教育论文6篇,其中1篇被推到中国政治经济学高端创新智库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1篇被上海市委宣传部选入改革开放40周年论文集,科研成果丰硕。当被问起参加2019年上海高校思政课教学比赛的初衷,牛老师认为“教学相长,学习永无止境,科研是教学的支撑,有了自己的科研成果,讲出来的内容才有深度,有特色,不浮于表面,参加这个比赛也是想检验自己这么多年的科研和教学积累。”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青年教师杨东磊感叹道,“牛老师不但是教研部主任还兼任院务助理,工作量很大,但从未放松学术钻研。厚积薄发,牛老师现在进入了学术成果的收获阶段。”

用心做立德树人的践行者

牛海老师不断用实际行动履行着立德树人工作。他连续几年指导学生参加上海市高校学生讲思政课公开展示活动并获奖,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研三学生董莹莹就是其中之一,她以《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为主题参加了2018年的比赛并获得了二等奖。在准备过程中,她受到了牛海老师很大的鼓舞和帮助。她回忆起那是暑假期间,天气炎热,牛海老师仍然非常热心负责,“虽然已经放假,我联系到牛海老师,他帮我一遍遍梳理,对课堂导入、案例使用、节奏把握、情感表达、眼神和动作等,都做了针对性的设计,给我很大的信心。”

牛海老师作为马院研究生讲师团的导师,冒着酷暑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给学生深入社区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指导意见,并做示范讲课,带领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比如都市精准养老需求、绿色高科技产业发展等。在培养自己的研究生方面,牛老师也有丰富的经验和成果。在CSSCI和一些大学学报发表了多篇论文的刘诗铭同学说,“牛老师教会了我什么是学术,如何写科研论文,他可以从选题、框架搭建、逻辑论证、语言表达等各个方面,带你步入论文写作之路”。“他是用心在帮助我们成长”。

以身作则带动青年教师“过三关”

牛海老师对教研部青年教师的培养也极为重视,提出必须“过三关”,即教学关,科研关,融入关。“教学关就是备课、跟课、试讲,新进教师必须参加学院及学校的教学比赛和教学展示;科研关就是每一次的校级、市级、省部级、国家级的科研项目都要申报,论文一定要写。否则,职业生涯越往后越困难。融入关即融入上理工大家庭,这是我们安身立命、成长成才的地方,要拥有一颗爱校荣校的心,学校发展好我们才会更好。”

“牛老师不管做什么都是从自己开始,给年轻老师起带头作用,对年轻老师的教学、科研、职业发展、学术发展之路很关心、在关键时候能提供帮助。之前他参加教学比赛也是为了给青年教师带个头。”杨冬磊老师很感谢牛老师在他申请上海哲社课题时的帮助,他时常想起牛老师与他一遍遍讨论、修改的场景。老师们觉得,有这样一位责任心强、善于协调、为大家发展着想的教研部主任,大家可以在充满正能量的环境中不断取得进步。


文字:杨睿琪

封面图:王博